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球在空间的运动

地球在空间的运动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地球不转动,日月对腹部凸起的地球施加的引力力矩,将使这些轨道面趋于一致。进动就是天极绕黄极的转动;章动就是天极相对于黄极作点头式运动。对地球而言,由于自身的原因,如风、地震、幔核动量交换等,产生地球转动轴相对于形状轴发生相对位置变动的自由运动。地球的这种自由运动,常称为晃动。地球自转轴与地面的交点叫地极。地北极在地面上的移动,称为极移。

10.3.1 自转轴在空间的运动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在赤道处突起。同时,赤道面、黄道面、白道面不重合,成一定夹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黄赤交角)是23°27′08″,黄道面与白道面的夹角(黄白交角)是5°08′43″。如果地球不转动,日月对腹部凸起的地球施加的引力力矩,将使这些轨道面趋于一致。但是,地球像一个旋转的陀螺,由于转动体的回转效应,使得这些面保持原来的夹角,故出现进动和章动现象。

进动就是天极(地球自转轴在天球上的交点)绕黄极(太阳自转轴)的转动;章动就是天极相对于黄极作点头式运动。这两种运动结合在一起,地球自转轴围绕着黄极,一步一点头式的转动,其轨迹像波浪形的荷花瓣边缘(图10-4)。

在这两种运动中,进动比章动要明显,而且发现要早得多。进动周期为25788年,进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即自东向西,且每年自东向西移动50″。因为黄道面与赤道面在天球上的交点为春分点和秋分点,随着地轴进动,这两点也应自东向西做每年50″的移动。这种二分点西移现象,古代很早就发现了。由于二分点的持续西移,回归年总是小于恒星年,两者有差,谓之“岁差”。

(1)进动估计。对于日地关系,为1.85″/恒星年;同时,对于月地关系,为3.9″/恒星年。当日月联合与地球作用时,若忽略黄白交角(5°08′43″)影响,为7.94″/恒星年;若考虑黄白交角影响,则相应的数值会有增加,若进一步考虑其他星体的影响,可得50.25647″/恒星年,相应周期T为25788恒星年。

(2)章动估计。太阳引起的章动周期为半年,振幅为0.01″;同时,月亮引起的章动周期为半月,振幅为0.001″。在日月联合影响下,如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交线以角速度为2π/18.6年向西移动,这种运动所引起的章动周期为18.6年,其幅度可达9.206″,它远远大于太阳和月亮分别引起的章动幅度。

图10-4 地球进动与章动示意图

10.3.2 地球的晃动

当一个坐在船上的人把随身携带的东西从一处移至另一处时,船会晃动起来。其晃动周期由船体的大小和形状决定。对地球而言,由于自身的原因,如风、地震、幔核动量交换等,产生地球转动轴相对于形状轴发生相对位置变动的自由运动。地球的这种自由运动,常称为晃动。

地球自转轴与地面的交点叫地极。因为转动轴相对于形状轴在运动,所以地极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为了研究这种变化,通常取1900—1905年的地极平均位置,作为参考点(国际极点CIO)O。某纬度观测点对O点的地理位置为(φs,λs),它对地极P的地理位置(φ,λ),因此在该点测得的纬度变化为

Δφ=φ-φs

同时,还可以写出极点P相对于参考点O的位置(x,y)。坐标是这样规定的:过O点引两条切线,彼此垂直,一条经过格林尼治子午面,并取该方向为正(Ox轴);另一条经过西经90°的子午面,并取该方向为正(Oy轴)。这时,极点位置坐标(x,y)与测点的地理位置(φs,λs)和测得的纬度变化Δφ,有如下关系:

xcosλs+ysinλs=Δφs-zφ(10-1)

式中,zφ是纬度校正项。上式表明,对应于同一极点变化(x,y),在不同纬度观测台上所引起的纬度变化Δφs不同。反之,可以通过遍布全球的纬度站(λs,φs),由测量纬度变化,通过最小二乘法,可以确定极点的位置(x,y)。

为了精确测定地球极点的位置变化,世界各国在北纬40°附近设立了纬度观测站,其中包括我国天津附近的纬度站。

地北极(地轴与北半球表面的交点)在地面上的移动,称为极移。极移的范围很小,一般为10~20m的范围。以1964—1968年的实际情况而论,这个范围仅为14m左右(图10-5)。在图10-5上,标出参考点CIO和x、y轴方向。从该图可以看出,它呈螺旋形曲线,大约14个月旋转一周。由图可见,极移曲线是一种存在系统偏移、幅度不断变化的回线。在1964—1968年间,它的极移幅度逐渐减小。但从更长的时间范围看,从1900年以来,最大曾达到0.1″,相对于地面上移动了21m。在这段时间内,整个曲线相对于参考点向西偏移,达0.3″,相对于地面移动9m。

对于极移曲线,可以用频谱分析方法,分解出它的不同周期成分。其优势成分是周年变化和14个月变化,后者就是著名的钱德勒晃动。周年变化在极移曲线中,还是相当稳定的。显然,它是由大气的流动,降雪量的变化,地下水分布变化。海水的移动等带有季节性的因素引起的。

图10-5 1964—1968年的极移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