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内的嘌呤核苷酸经核苷酸酶的水解作用产生核苷。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肾及小肠。人和其他灵长类以及爬行类动物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随尿排出体外。某些原因可引起血浆尿酸含量增高,如高嘌呤饮食、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肾脏疾病导致的尿酸排泄障碍等。ADA缺乏症患者体内腺苷酸分解代谢严重障碍,T、B淋巴细胞受损,引起反复感染等症状。

体内的嘌呤核苷酸经核苷酸酶的水解作用产生核苷。核苷经核苷磷酸化酶作用产生1-磷酸核糖和自由的嘌呤碱基。1-磷酸核糖可经磷酸核糖变位酶催化转变为5-磷酸核糖,后者既可参与PRPP的合成,也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代谢。嘌呤碱基一方面可作为补救合成的原料,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氧化分解为尿酸(图8-6)。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肾及小肠

图8-6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人和其他灵长类以及爬行类动物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随尿排出体外。正常人血浆中尿酸含量为0.12~0.36mmol/L。尿酸呈酸性,水溶性差。某些原因可引起血浆尿酸含量增高,如高嘌呤饮食、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肾脏疾病导致的尿酸排泄障碍等。痛风症患者血浆尿酸含量升高,当血浆尿酸含量超过0.48mmol/L时,尿酸盐结晶便可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脏等处,引起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脏疾病。痛风症患者多见于成年男性。痛风症可能是一种涉及多个基因缺陷的疾病,如涉及到PRPP合成酶、谷氨酰胺PRPP酰氨基转移酶及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缺陷等。

临床上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别嘌呤醇的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的生成。另外,别嘌呤醇在体内可形成与IMP结构相似的别嘌呤核苷酸,抑制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别嘌呤醇的结构与次黄嘌呤的结构如下: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缺乏引起重症免疫缺陷症,即ADA缺乏症。ADA缺乏症患者体内腺苷酸分解代谢严重障碍,T、B淋巴细胞受损,引起反复感染等症状。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致死性疾病。以往靠骨髓移植和牛的ADA混合物进行治疗,由于骨髓移植只有1/3的病人能找到合适的供体,使用牛的ADA也只能得到部分缓解,因而病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1990年,Anderson等人对一位4岁的ADA缺乏症女孩进行了ADA基因治疗,病人体内的ADA水平由原来不足1%提高到25%。这是人类疾病基因治疗成功的第一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