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器能够真正思考吗

机器能够真正思考吗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哲学家声称一台机器即使通过了图灵测试也仍然不算是真正的思考,而只能算是对思考的模拟。图灵再一次预见到了此异议。图灵把这称为从意识出发的论点——机器不得不意识到其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行动。他完全可以提出理由,表明机器实际上能够有意识。然而相反地,他坚持认为“机器能思考吗?”机能主义理论认为一种精神状态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任意的中间因果条件。从而,一个计算机程序能够和人具有相同的精神状态。

许多哲学家声称一台机器即使通过了图灵测试也仍然不算是真正的思考,而只能算是对思考的模拟。图灵再一次预见到了此异议。他引用了Geoffrey Jefferson(1949)教授的一段演讲:

直到一台机器能够出于思想或者感受到的情感,而不是由于符号的偶然飘落,写出一首十四行诗或谱写一首协奏曲,我们才能同意机器等同于大脑——也就是说,不只是写了,而且要理解它所写的。

图灵把这称为从意识出发的论点——机器不得不意识到其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行动。尽管意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过Jefferson的关键观点实际上与现象学相关,或者说是对直接经验的研究——机器必须实际体验到情感。其他人的观点则集中于意图——也就是,机器的所谓信念、愿望及其它表现是否确实“关系到”真实世界中的某事物的问题。

图灵对此反对意见的反应很有趣。他完全可以提出理由,表明机器实际上能够有意识(或有现象,或有意图)。然而相反地,他坚持认为“机器能思考吗?”这个问题恰恰是定义不清楚的。另外,我们为什么坚持对机器采用比对人类更高的标准?毕竟,在普通生活中,我们从来没有任何关于他人内部精神状态的直接证据。不过,图灵说道,“与其在这个观点上争论不休,通常不如回到大家认可的礼貌惯例。”

图灵争辩道:只要Jefferson拥有与那些智能地行动的机器相处的经验以后,他应该会乐意将礼貌惯例扩展到机器身上。他引用了下面的对话,它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口头传统的如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得不把它包括进来:

人类:你的十四行诗中的第一行这样写道“我将把你比作夏日”,为什么不用“春日”,不是一样甚至更好吗?

机器:它不符合格律。

人类:“冬日”如何,它很符合格律。

机器:是的,但没有人愿意被比作冬日。

人类:你是说Pickwick先生让你想起了圣诞节吗?

机器:在某种程度上是的。

人类:不过圣诞节就是一个冬日,并且我不认为Pickwick先生会介意这个比喻。

机器:我想你不是认真的。冬日意味着一个典型的冬日,而不是像圣诞节这样特殊的一天。

图灵承认关于意识的问题很难,但否认它与人工智能的实践有太多的相关性:“我不希望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以为我认为意识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但是我不认为在我们能解答本文所关注的问题之前必须要解决这些谜团。”我们同意图灵的观点——我们的兴趣在于创造能够智能地行为的程序,而不在于别人判定它们是真实的还是模拟的。另外,许多哲学家都对此问题表现出热切的兴趣。为了帮助理解,我们将考虑“其它人工制品是否被认为是真实的”这个问题。

1848年,人造尿素由Frederick Wöhler首次合成。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证明了一直被热烈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即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能够被结合在一起。一旦合成完成,化学家们便认可人造尿素是尿素,因为它具有全部正确的物质特性。相似地,人造甜味素是不可否认的甜味素,而人工受精(另一个AI,artificial insemination)也是不可否认的受精。另一方面,人造花却不是花,Daniel Dennett指出即使在化学成分上一般无异,人造的拉图堡(Chateau Latour——著名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地——译者注)葡萄酒也不是真正的拉图堡葡萄酒,只因为它不是在正确的地点用正确的方法酿制的。同样,无论看上去如何逼真,一幅毕加索油画的赝品无论如何也不是毕加索的油画。

我们可以总结出,在某些情况下,人工制品的行为很重要,而在其它情况下要紧的是人工制品的血统。在何种情况下哪一个重要看起来属于惯例问题。但是对于人工头脑,并无惯例可言,我们能依靠的只有直觉。哲学家约翰·西尔勒(John Searle,1980)就有很强的直觉:

不会有人设想计算机模拟的风暴会把我们淋个透湿……到底为什么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应该认为计算机模拟的精神过程确实具有精神过程?(参见西尔勒的著作的第37到38页。)

虽然很容易认同计算机模拟的风暴不会把我们淋湿,但是还不清楚如何将这样的理解类推到计算机对精神过程的模拟之上。毕竟,好莱坞式的用洒水车和鼓风机模拟出的风暴确实把演员们淋湿了。大多数人很乐于说计算机模拟的加法运算是加法,计算机模拟的国际象棋比赛是国际象棋比赛。精神过程是类似于风暴,还是更类似于加法运算和国际象棋?是类似于拉图堡葡萄酒和毕加索,还是类似于尿素?那完全取决于你关于精神状态和过程的理论。

机能主义理论认为一种精神状态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任意的中间因果条件。在机能主义理论下,任何两个具有同构因果过程的系统都会有相同的精神状态。从而,一个计算机程序能够和人具有相同的精神状态。当然,我们还没有说“同构”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可以假定存在某个层次的抽象,在此层次之下,具体的实现就无关紧要了,只要到了这个层次上过程是同构的,将会出现相同的精神状态。

相反,生物自然主义理论认为精神状态是由神经元中的低层神经学过程所引起的在高层次上涌现出来的特征,而且重要的是神经元的(未明确的)特性。因此,精神状态不能只在某个具有相同输入输出行为的相同功能结构的程序的基础上被复制。我们将要求该程序运行在一个与神经元具有相同的因果能力的体系结构之上。该理论没有说明神经元为什么具有这种因果能力,也没有说明其它物理实例可能具有或可能不具有。

为了研究这两种观点,我们将首先考察关于精神的哲学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然后转向讨论3个思想实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