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人不一样

为什么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人不一样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古人称呼别人名字,和今天我们的称呼方式大不相同。现代人的名字里为何又没有了“字”呢?而且,古代的字比现代少,万一重名了怎么办呢?平辈之间且关系比较亲密的互相称字,一般对长辈或有一定名望的人也称字,以示尊重。名与字的意义相反,两者对立相应。有些名、字援引经史载记,使用典故。有些人名、字间,根本无法望文生义。名与字除了表示称呼外,还能显现亲属关系。

40 为什么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人不一样?

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古人称呼别人名字,和今天我们的称呼方式大不相同。比如诸葛亮的名是“亮”,别人却叫他“孔明”。当然,“孔明”是字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为何古人要起字呢?现代人的名字里为何又没有了“字”呢?这就要从姓名起源说起了。

姓名是姓氏和人名的合称,雅称“尊姓大名”。名字是中文“名”和“字”的合称,可以指人的“名”(人名)和“字”(人的表字)合称,现代汉语多指“姓名”。

根据《礼记·内则》记载可知: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方由父亲正式为之命“名”。这大概是从前医疗卫生条件差,出生满三月,确定能存活,长辈才帮小孩正式取“名”。“名”是幼时在家供亲长称呼之用,通常称“小名”,或叫“乳名”、“奶名”。长辈取的名字,往往不合人意,比如:晋成公名黑臀,鲁成公名黑肱,齐桓公名小白……这时候,字这一个性化的展示工具就出现了。而且,古代的字比现代少,万一重名了怎么办呢?这时候有了字就可以区分了,比如两个叫黑臀的人,一个字子皙,一个字子玄,那么别人就可以区分他们了。久而久之,字就成了社交的需要。平辈之间且关系比较亲密的互相称字,一般对长辈或有一定名望的人也称字,以示尊重。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对人的礼貌看得很重,所以古代中国人起字也得很有讲究。

“名”与“字”,通常“字”由“名”衍生而来,意义上,有其密不可分的关联。《白虎通·姓名》说:“或傍其名而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大体上,我们粗分为以下七大类:

1.同义互训。名与字的意义相同,可以互相解释。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

2.反义相对。名与字的意义相反,两者对立相应。这是希望人不要过与不及,取其制衡之意。如:朱熹,字无晦,“熹”同“晦”明暗相对。

3.使典用事。有些名、字援引经史载记,使用典故。如:陆羽,字鸿渐。《易·渐卦》有这样的条文:鸿渐於陆,其羽可用为羽仪。

4. 景仰前贤。如:牛僧孺,字师黯。汲黯,字长孺,是汉代有名的大臣。

5. 崇奉宗教。如:王维,字摩诘。维摩诘是佛家菩萨名,维摩诘是音译。

6. 原名变化。把名做些简单变化,便成为字。如:李白,字太白。

7. 记实志盛。有些人名、字间,根本无法望文生义。如:张耒,字文潜;若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记录:“张文潜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为名,而字文潜。”谁也猜不透其名字意义上之关联。

中国古代是宗法制的社会,十分注重亲族和血缘关系。名与字除了表示称呼外,还能显现亲属关系。最常见的形式是:兄弟姊妹在名字中共用一字,以表示同辈关系;万一是单名的话,就共用同一偏旁,例如苏轼、苏辙兄弟。此外,名字也可以表现长幼排行,先秦时多在名前加上孟(伯、长)、仲、叔、季来表示。例如:孟姜女;孔丘,字仲尼;伯夷、叔齐两兄弟。唐代则以数字来表示,称为行第(大排行)。例如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中的“杜二”是指杜甫,白居易《与元九书》的“元九”指元稹,都是以名字来表示长幼顺序。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进入繁忙的现代社会,多出的“字”不仅给户籍登记带来麻烦,别人称呼也不方便,于是“字”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已经很少人还会取字了。

【格言】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妻对曰:“记有成。”遂左还授师,子师辩告诸妇诸母。妻遂适寝,夫告宰名,宰辩告诸男名,书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而藏之。

——《礼记》中的起名过程从前,有一位老秀才,一生不曾中举。

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将大儿子取名:“成事”,小儿子取名:“败事”。他认为:“人生功名,就在成败之间尔!”

一天,老秀才出门,临走时让妻子督促小孩练习书法,规定大的写三百个字,小的写两百个字。老秀才快要回来时,妻子去查看情形,大儿子少写了五十字,小儿子多写了五十字。

过不久,老秀才回家问妻子,儿子们的功课做得如何?妻子回答说:“写是都写了,但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