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蛤蜊属于什么类型的动物

蛤蜊属于什么类型的动物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者在海蛤蝓的性细胞中发现了海藻基因,这说明光合作用能力有可能遗传至下一代。新发现的这条“吸血鬼鱼”会被正式宣布为一个新的物种。这种最新发现的千足虫体长0.03米,它是该家族成员中最大、最多刺的一种,也是外表最古怪的。

婆罗洲扁头蛙

1978年最初发现于加里曼丹岛,但直至2008年才真正地鉴别出它的身份。科学家最终确定它是一种没有肺部的蛙类。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大卫·比克福德多年来从事这种蛙类的研究,他认为失去肺部的浮力,可使它们更好地沉在快速水流的小溪底,在这里高氧气含量的水可透过它们的皮肤进行吸收。

利用光合作用的海蛤蝓

1870年,这种亮绿色的利用光合作用的海蛤蝓发现于美国东部海域,直至2009年初科学家才对它产生了清醒的认识。

该物种身体呈亮绿色,以海藻为食,能够吸收其叶绿素并偷盗一些植物基因,从而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为自身能量。

一种可能是,当海藻在海蛤蝓体内消化时,它的关键基因和叶绿体一起被摄取进细胞。然后,这些基因被融入海蛤蝓自己的DNA,容许海蛤蝓自行生成必要的蛋白质,让叶绿体继续工作。

另一种解释是,海蛤蝓体内的病毒把海藻的DNA传递给海蛤蝓。研究者在海蛤蝓的性细胞中发现了海藻基因,这说明光合作用能力有可能遗传至下一代。

研究人员猜测,海蛤蝓从食物身上还获得了更多的光合作用基因,但这些植物基因如何在海蛤蝓的细胞内继续工作,科学家们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吸血鬼鱼

2009年,一种发现于缅甸的鲤科小鱼,据推测已在地球上繁衍近亿年。因生长着锋利的牙齿,似欧洲传说中的吸血鬼,而被戏称为“吸血鬼鱼”。

这种半透明的小鱼只有0.0017米长,属于鲤科,这一科的鱼大多都是淡水鱼,如鲤鱼。新发现的这条“吸血鬼鱼”会被正式宣布为一个新的物种。其上下颚长着吸血鬼一般的尖牙,它是3700多种鲤形目鱼类中唯一一种长有尖牙的鱼类,雄性的大牙齿在领地争夺时会派上用场。

科学家经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这种吸血鬼牙齿般的结构并不是牙齿,而是一种骨骼,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颚骨的副产物,这些骨骼会刺破皮肤生长形成弯曲的尖状结构。它的下颚可以张开较大的角度,与身体主躯干呈45度至60度。

迷幻襞鱼

2009年,发现于印度尼利亚安汶岛近海。魔幻蹦蹦鱼,通常被称作迷幻襞鱼,属于襞鱼科鱼类,迷幻躄鱼是一种具有视觉欺骗性,却没有毒性的鱼类,它的进化方式是模拟美丽多彩的有毒动物。

这种鱼的身子呈金色卷曲状,皮肤上嵌着桃色的斑马纹,看上去很迷幻。

迷幻躄鱼的皮肤呈胶状,显现肥胖、肉质厚而松软,它的皮肤上覆盖着白色条纹,这些白色条纹是从眼睛呈放射状向身体蔓延。这种白色素可以使它的皮肤色彩更加绚烂多彩,更便于混入海底五颜六色有毒的珊瑚丛中寻求庇护。

粉红氰化千足虫

这种千足虫身体呈粉红色,身体散发出一种杏仁的气味。2007年,科学家在泰国中部发现这种奇怪的千足虫,它的身体纤长、长满刺状突起,能够缓慢地释放氰化物,从而阻挡掠食者的攻击,因此它们也被命名为“粉红氰化千足虫”。

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亨瑞克·恩格霍夫是该物种的发现者之一,他指出:“或许它们身体鲜艳的粉红色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当掠食者看到它们时似乎接受到一种信息——这是一种白天在树叶或岩石上栖息的有毒物种,它们晚上会蜷曲在潮湿的丛林环境中。”   

粉红氰化千足虫现成为千足虫家族中最新成员,千足虫多发现于东南亚地区和澳大利亚。这些动物通常体型稍大,身体多刺,外表呈现各种色彩。这种最新发现的千足虫体长0.03米,它是该家族成员中最大、最多刺的一种,也是外表最古怪的。

褐色粘鱼

2006年,发现于南极洲。其体长41厘米,是英国研究探索小组在南极洲和非洲、印度洋交界的克罗泽特群岛发现的,这是一种生活在海底4.5千米的鱼类。 这种深海鱼全身湿润,肉质像果冻一样,或许是因为它们在海底身体承受巨大压力从而导致行动十分迟缓。

小知识大视野

条纹脸狐蝠是在2008年新发现的,是一种狐蝠,面部呈亦白相间的皮毛,看上去非常像狐狸的面部,因此被人们称为“条纹脸狐蝠”。这种狐蝠最接近的近亲物种生活在距离印度尼利亚1200千米的岛屿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