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近厄尔尼诺现象

最近厄尔尼诺现象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位于赤道附近东太平洋南美沿岸的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一种现象。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常常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于是惨受其影响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太平洋沿岸,其基本特征就是太平洋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水位上涨,形成一股向南流动的暖流。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都比正常年份减少。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位于赤道附近东太平洋南美沿岸的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一种现象。在年末圣诞节前后由于经常发生这种现象,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圣婴”(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徙。20世纪80年代之前,厄尔尼诺现象很罕见,但之后,其发生的频数和强度明显增加。

“厄尔尼诺”这一名称来源于西班牙语。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尔尼诺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不过这股暖流一出现,就会大量死亡性喜冷水的鱼类,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常常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于是惨受其影响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后来,该词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的东太平洋海面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当发生这种现象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3摄氏度~6摄氏度。由于东太平洋大面积水域水温升高,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及信风,导致气候出现反常。

对于厄尔尼诺形成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自然因素,赤道信风、地球自转、地热运动等都可能与其有关;二是人为因素,即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排放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候变暖,这可能也是赤道暖事件剧增的原因之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类在气象科学上取得的进步,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当气压差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当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的温度也会出现异常降低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太平洋沿岸,其基本特征就是太平洋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水位上涨,形成一股向南流动的暖流。这股暖流使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海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就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使得一些地区出现严重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却又因降雨过多形成涝灾。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并不是只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是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及一些环太平洋的国家。有些年,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之,厄尔尼诺使南半球气候变得更加干热,而使北半球气候更加寒冷潮湿。对于厄尔尼诺现象,又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这种现象可能与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厄尔尼诺的出现并非是没有规律的,它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基本上每隔2~7年就会出现一次。

厄尔尼诺发生时可分四个阶段,即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一般情况下,历时一年左右,当海水温度发生变化后,大气温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厄尔尼诺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都比正常年份减少。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的灾害,而这些通常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都会出现。由于我国的夏季风较弱,而且季风雨带又比较偏南,基本上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而在强厄尔尼诺发生后,这种干旱和高温的程度会加深。

厄尔尼诺还会使我国南方降雨增多,使南方地区易发生低温、洪涝灾害。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第二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后的第二年。尤其是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影响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暖冬的年份,也常常发生在厄尔尼诺出现之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