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惯夜行的猫头鹰

习惯夜行的猫头鹰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猫头鹰属于鸮形目,它们大多都是在夜间活动的肉食性动物,广泛地分布在全球的各大洲,它的种类超过130种。猫头鹰的雌鸟体形一般比雄鸟大。属于夜行性动物的猫头鹰大多栖息于树上、岩石间或草地上。据研究,猫头鹰的听觉能够对猎物进行定位,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而不断调整出击方向,最后把猎物一举拿下。除个别种类之外,猫头鹰在繁殖过程中不营巢,而是利用树洞、岩穴或其他鸟类合适的弃巢孵卵育雏。

猫头鹰属于鸮形目,它们大多都是在夜间活动的肉食性动物,广泛地分布在全球的各大洲,它的种类超过130种。该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并且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但有一部分种类的羽毛呈耳状。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人们俗称它为猫头鹰。因猫头鹰所具有的独特习性,使它在很多地方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们的身影不但涉及到电影《猫头鹰》、歌曲《猫头鹰》、书籍《猫头鹰王国》等,而且有些电器如风扇用的就是猫头鹰的名字。

猫头鹰之所以叫猫头鹰,是因为它眼睛周围的羽毛呈辐射状,经过细羽的羽毛排列的脸盘像一只小猫的脸。它们周身的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猫头鹰的雌鸟体形一般比雄鸟大。它们宽大的头上有一张短短的嘴巴,先端钩曲的嘴巴侧扁而强壮,嘴基被有蜡膜,而且多数都被硬羽掩盖了。由于猫头鹰的颈椎结构极为特殊,因此它们的脖子转动起来相当灵活,脸能够在后方270°的范围之内转动。它们的左右耳非常不对称,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且左耳有发达的耳鼓。大部分猫头鹰还长有像人的耳廓一样的一簇耳羽,它们的听觉神经十分发达。

属于夜行性动物的猫头鹰大多栖息于树上、岩石间或草地上。它们大多数喜欢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不易被人看见的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但部分种类在白天也是不安分的,如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都喜欢白天外出活动。如果你白天看到一些飞行颠簸、如同醉酒的猫头鹰,那么它一定是习惯在夜间活动的种类。

猫头鹰以鼠类为主要食物,但在平时也吃一些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来丰富一下自己的食谱,改善一下生活。它们都有吐“食丸”的习性,猫头鹰的嗉囊具有很强的消化能力,食物通常被整个吞咽下去,然后将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发、几丁质等残物渣滓集成块状,形成小团后,再经过食道和口腔吐出,被吐出的东西就叫食丸。人们可以从猫头鹰吐出的食丸来了解它的食性。

猫头鹰

猫头鹰经常以它们超低的声波频率优势,向它们的锁定目标发出闪电式攻击。它们在判断出猎物方位之后,就会立即发起攻击,致猎物于死地。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都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的耳朵是无法感觉到那么低的频率的。据研究,猫头鹰的听觉能够对猎物进行定位,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而不断调整出击方向,最后把猎物一举拿下。虽然猫头鹰能够准确地判断猎物的方向,但其实它是色盲,因为它的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因此无法辨认除了蓝色以外的其他色彩,不过它也是唯一一种能分辨蓝色的鸟类。除了部分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之外,其他的许多飞禽都是有色彩感的。比如在高空飞行的乌鸦,就是通过颜色来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的,因此它们就能够抓住在空中飞的虫子,找到它们需要降落的地方,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一般雄鸟会用自己艳丽的羽毛来吸引异性。

猫头鹰的分布极为广泛,猫头鹰的踪影会出现在除了北极地区以外的全球各地。在我国各地都能见到猫头鹰的身影,尤其是在云南各地,它的分布最为广泛。我国常见的猫头鹰种类有雕鸮、鸺鶹、长耳鸮和短耳鸮。

一般的猫头鹰种类都是一夫一妻制,但也有个别种类别具一格,如鬼鸮的配对就是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猫头鹰的繁殖一般是从3月开始,至5月—6月结束,但也有的种类较早,1月就已经开始繁殖。除个别种类之外,猫头鹰在繁殖过程中不营巢,而是利用树洞、岩穴或其他鸟类合适的弃巢孵卵育雏。猫头鹰一窝产卵数量一般与它的体形大小有关,体形较大者产卵较少,而体形较小的种类产卵通常较多。一般孵卵的工作都是由雌鸟来完成的,猫头鹰的小宝宝一般在1个月左右就会破壳而出,然后由雄雌共同承担育雏任务。

猫头鹰的幼鸟均为完成雏,即刚孵化出来的小猫头鹰身体上已经长满羽毛,但是它们刚出来时会紧闭耳目。鸮类产卵孵卵周期一般较长,在同一个巢内由于产卵时间和孵化时间的差异,雏鸟的体形大小通常也有较大差异,个别种类如雪鸮在食物萧条的年景会出现较大雏鸟残食幼小雏鸟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只有少数种类猫头鹰的寿命在11年左右,其他的野生猫头鹰寿命都不算太长,比如仓鸮的平均寿命仅在三年半左右。

在我国民间猫头鹰通常被认为是“不祥之鸟”,它们还被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还有流传下来的俗语如“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古书中还把它称之为怪鸱、鬼车、魑魂或流离,这些都把猫头鹰当作厄运和死亡的象征。产生这些诋毁猫头鹰看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猫头鹰古怪的长相,炯炯发光的两眼又圆又大,给人一种十分惊恐的感觉;直立的两耳,好像鬼故事里的双角妖怪,对于猫头鹰如此凶暴的面貌,古人多用“鸱目虎吻”来形容;猫头鹰在黑夜中的叫声像鬼魂一样阴森凄凉,更是让人觉得恐怖,古时称它为“恶声鸟”。《说苑·鸣枭东徙》中就有“枭与鸠遇,曰:我将徙,西方皆恶我声……”的寓言故事。除此之外,人们对猫头鹰产生如此惊悚的联想,还因为它们总是昼伏夜出,常在黑夜中黑影一闪,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飞过,给人一种非常恐怖的感觉。

虽然人们对猫头鹰存在诸多误解,但是人们不得不肯定它们捕鼠的本领之大。古书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北方枭入家以为怪,共恶之;南中昼夜飞鸣,与鸟鹊无异。桂林人罗取生鬻之,家家养使捕鼠,以为胜狸。”鼠类中的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等农田鼠类以及小家鼠、褐家鼠等居民区鼠都是猫头鹰的最主要食物,但它们有时也会吃一些小型鸟类、哺乳类和昆虫,如雀类、莺类、蝙蝠、甲虫、金龟子、蝗虫、蝼蛄等。鼠类是臭名昭著的偷粮贼,它们不仅在居民区和仓库里行窃,还成群结队地在农田中偷粮。远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记载。一直到现在为止,世界各国的鼠害仍然十分严重。一只猫头鹰一年就可以消灭一千多只老鼠,是捕鼠能力最强的鸟类。它们消灭掉的那么多老鼠可以毁坏人类很多吨粮食,可见猫头鹰也并不像古代流传得那么恐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