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吗

互联网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吗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请Edge的作者思考“互联网”,但这包括且又不限于万维网及互联网上的一个应用。奥布瑞斯特和高尼克也将几个艺术家带入了我们的年度自由讨论中。我们的集体意识与互联网之间有着永无止境的共振。在这本书里,将近150位Edge的特邀作者——科学家、艺术家、创新思想家,将会探索:新的互联网时代思考的意义是什么。

提出一个好问题的艺术在于,在个人的和抽象的水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问一个可能会有很多种答案的问题,或者至少问一个你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应该能够鼓励并包容那些基于现有经验、却又大于任何经验本身的回答。我请Edge的作者思考“互联网”,但这包括且又不限于万维网(Web)及互联网(Internet)上的一个应用(搜索引擎、浏览器等网络应用)。早在1996年,富有远见的计算机科学家丹尼尔·希利斯就指出:“很多人认为万维网就是互联网,这是欠考虑的。万维网只是旧媒体被整合进了新媒介。”他在推荐序中详述了这一观点。

2010年,我获得了伦敦蛇形画廊馆长汉斯·奥布瑞斯特(Hans Ulrich Obrist)以及现实俱乐部的早期成员、艺术家艾普罗·高尼克(April Gornik)的支持,并希望借此拓展Edge的对话,或者说,将它带回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状态。在那时的俱乐部聚会上,高尼克谈的是混沌理论对其工作产生的影响,本华·曼德博(Benoit Mandelbrot)随后出现并谈起了分形理论。每一位纽约的艺术家都想参加。之后发生的事非常有趣,现实俱乐部改名Edge上线运营后,所有的科学家都用电子邮件联络,所有的艺术家则拒用。因此,Edge也出人意料地随之变成了一个科学场所,而我自己的学术背景则是视觉和表演艺术(从1965年开始,乔纳斯·麦凯斯[Jonas Mekas]雇用我来管理电影制作人的影片储藏室)。奥布瑞斯特和高尼克也将几个艺术家带入了我们的年度自由讨论中。

他们的反应各不相同,却十分有趣。如高尼克与埃里克·菲施尔的《用复制品代替真实体验》、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我对时间的感知》、斯丹法诺·博埃里的《网络如风》、特伦斯·柯的《全新的感知形式》、马修·里奇的《这儿缺了什么》、布莱恩·伊诺的《我注意到的事情》、詹姆斯·克罗克的《艺术创作走向乡村》、Raqs媒体小组的《没人能躲过这场震撼世界的风暴》以及乔纳·梅卡斯的《思想非我所长——我是个诗人》。

一个新的发明出现了——一种呼唤新的思考方式的、集体意识的代码。外化的集体思想是我们共享的思想。我们的集体意识与互联网之间有着永无止境的共振。这并不是关于计算机,也不是关于对人类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实际上,它在这一点上挑战着我们过去所珍视的一些平庸的假设。它关乎的是思考。在这本书里,将近150位Edge的特邀作者——科学家、艺术家、创新思想家,将会探索:新的互联网时代思考的意义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