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伪造数据,弄虚作假

伪造数据,弄虚作假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事实面前,米拉纳斯承认自己篡改了实验数据,不得不撤回发表的所有论文。麻省理工学院和塔夫茨大学调查后认为,记录有小小的错误,但无蓄意作假。调查人员提供法学物证表明,金西加里的记录与声称的实验的日期不符,数据是伪造的。1991年3月,NIH第二次调查发现有“严重的科学不端行为”,包括伪造数据。一个从事白血病基因研究的博士生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伪造实验数据,并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1986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肿瘤研究所宣称,在那里工作的一位意大利学者米拉纳斯发现了一种可以影响人体免疫能力的大分子物质——“白细胞中间素4A”。由于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最终揭开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奥秘,米拉纳斯一时成了科学界的明星。然而,当美国的合作者按照他的方法继续研究时,根本找不到神秘的“白细胞中间素4A”。在事实面前,米拉纳斯承认自己篡改了实验数据,不得不撤回发表的所有论文

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被称为“巴尔的摩”事件轰动全美国。1986年4月,美国的特丽萨·金西加里(Thereza Lmanishi-Kari)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戴维·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等人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的学术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新发现:小鼠自身的抗体基因在导入的外源抗体基因的影响下,会效法外源基因已重排的结构进行表达。不久,该实验室博士后戈特·欧图勒(Margot O-Toole)发现了一个17页的记录本。记录表明一些在论文里提到的关键实验根本没有做。于是,欧图勒要求进行调查。麻省理工学院和塔夫茨大学调查后认为,记录有小小的错误,但无蓄意作假。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认为,论文有作假之嫌,但《细胞》、《科学》、《自然》等杂志拒绝刊登他们的批判文章。1990年5月,美国国会调查分组委员会举行第四次听证会。调查人员提供法学物证表明,金西加里的记录与声称的实验的日期不符,数据是伪造的。物证表明,当年用γ射线计数器记录的纸条上的数字都印迹模糊,依稀可辨;而金西加里的数据显然来自一个新的印带。金西加里因此而声名扫地。1991年3月,NIH第二次调查发现有“严重的科学不端行为”,包括伪造数据。在得知这一调查后,巴尔的摩立即宣布撤回《细胞》杂志上的那篇论文。1991年5月,巴尔的摩在《自然》杂志上公开检讨,承认自己为金西加里辩护的错误,并向欧图勒公开道歉。巴尔的摩最终也不得不辞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职务。不过,由于调查机关无法拿出证明金西加里不端行为的确凿证据,最后只好撤销对他们的怀疑。他们为金西加里正名,并决定不予“惩罚”,“不采取任何行政措施”。至此,这场历时10年的“巴尔的摩事件”宣告结束。

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追名逐利的科学家会在压力和欲望的支配下,违反科学求实的神圣原则,用虚构的数据,或冒名顶替来骗取科学的荣誉,丧失对科学的求实精神,陷入科学丑闻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1996年10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因组研究中心爆出重大丑闻。一个从事白血病基因研究的博士生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伪造实验数据,并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负责人柯林斯于1996年10月10日给大约100名科学家的信中,指出其实验室中发生了一起“捏造和歪曲数据的严重事件。”柯林斯用了两周的时间对该博士生的工作进行了部分实验,以鉴定该学生的数据是否属实。他甚至调查了该博士生所用的实验鼠的数目,以判断他是否真的完成了他所说的那些实验。调查结果表明,那是一场欺骗。柯林斯说:“该生不仅编造了大量实验数据,甚至编造了大量他从未做过的实验。”

20世纪90年代,英国一位科学家,在某一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名声大噪;但各国科学家对他的工作无法重复,纷纷提出质询。杂志编辑部开辟了一个专栏进行讨论。经过对证,作者承认:“这是深信其理论无误而编造的数据。”后来编辑部在发表讨论总结时,郑重宣告:“作者的科学生命已随着问题讨论的告终而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