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与指导教师多交流

要与指导教师多交流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如此,与指导教师经常交流还是十分重要的。在与指导教师会见谈问题时,一定要先有准备,要敢于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指导教师也常常会把自己的科学思想、想法、建议和批评坦诚地告诉你。应该指出,向指导教师请教时,不要企求指导教师会帮助解答很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应属于指导教师为你解答的范围,而应是自己设法弄清楚的。在我国,通常并不由研究生自己选择指导教师。这种情况无论中外并不罕见。

历史上的中国,师生关系由“师道”定位和表述。其意义在于:从师的方面来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生的方面来说,勤学好问、笃志向学。这些在中国文化精神中都被作为尊师好学的典范,垂教后世。但古代的师,“传道、授业、解惑”。师是尊严的、无所不知的,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今日之师,依然应当受到学生敬重,但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尊师爱生,相互切磋”。“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时代在前进。今日之研究生,要明白一个道理:学习主要靠自己,师的作用应是第二位,甚至是第三、第四位的。

尽管如此,与指导教师经常交流还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生从交流中向指导教师学习,学习老师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深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如何治学,等等。因此,判断师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培养是否收到成效,教师是否称职,学生是否努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师生之间是否经常交流。

研究生一定要主动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与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想法(哪怕是一闪念,一个思想火花)告诉自己的指导教师,有时也要向指导教师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表明自己并非等闲之辈,使他对自己刮目相看,把更重要的课题任务交给你。在与指导教师会见谈问题时,一定要先有准备,要敢于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指导教师也许会从你的见解、看法,甚至一个思想火花得到启发,抓住你的“good idea”,告诉你应该如何做下去,哪里可能开辟出通往成功的途径。指导教师也常常会把自己的科学思想、想法、建议和批评坦诚地告诉你。研究生最好记下老师的谈话,特别是建议和意见,仔细琢磨体会。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科学家,指导教师不会把自己尚在酝酿的科学思想(创见、想法、念头),特别是一些关键诀窍(无论是对的,或是错的)告诉外人,特别是同行。他(她)通常不会与同行谈自己正在思考中的细节,但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通常不会保守,会原原本本、细枝末节地告诉自己的学生。这就是师生与非师生之间的差别。通常,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都是作者已完成的工作或成熟的思想,是已经写成文字的东西。作者可能会提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少会谈自己正在酝酿问题的细节。这一方面是怕自己的思想不成熟而被人家笑话,另一方面是怕自己的思想泄露出去,关系到知识产权、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等问题。

在师生交流方面,丹麦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和他的学生是一个范例。玻尔经常在一上班时就会告诉学生们他昨天思考的一些“idea”。将其一一说出来,发现其中十有八九是胡思乱想,实现不了的,但他从不怕学生们笑话他。这样,学生们也敢于向他表达自己的想法。

应该指出,向指导教师请教时,不要企求指导教师会帮助解答很具体的问题。文献中有许多问题,特别是公式,即使水平很高的指导教师也不一定能解答或立即推导出来。这些问题不应属于指导教师为你解答的范围,而应是自己设法弄清楚的。这也是当大学生与当研究生之间的一个差别。我还想指出一点,指导教师对学生帮助得太多,带过头了,甚至抱着学生过关,善则善矣,但学生丧失了独立性,未必是件好事。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有一位能经常指点、关心自己学习的明师(不一定是名师)是幸福的,因为可以向明师学习到许多东西,包括治学理念、为人之道、思想方法、敬业精神,等等。明师的榜样也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研究生要向自己的导师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有思想和有能力的人。应该指出,研究生可以为指导教师干些杂事,但他们不是“打工仔”,更不是老师“党同伐异”的伙伴。不要叫导师为“老板”或“boss”。师生关系应是纯洁的友谊,而不应是低级庸俗的。

在我国,通常并不由研究生自己选择指导教师。因此,研究生要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因为你可能会遇到一个不是你想象中的导师。你遇到的既可能是一个管得很少甚至不管的导师,也可能是一个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很差的导师,甚至可能是一个不学无术吹大牛的导师。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种情况无论中外并不罕见。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劝你不要沮丧,也不要怨天尤人,因为学习主要靠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自己创造条件,把握方向,解决问题。有这样遭遇的学生,无论在业务学习上,还是在思想、心理素质上,都将受到很大的考验,而往往这样拼搏出来的学生会更为出色和优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