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治学之道,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传治学之道,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知识的传递,解答学习上的疑惑;传授圣人的政治理想、思想学说之道,故古代的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和政治理想的继承。关于治学之道,古代先哲有“格物致知”之说。今日之教育和治学,除继承“传道、授业、解惑”“格物致知”外,尚须辅以“创新”。所谓“拓新”,乃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之开拓,重在知识的创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绝对不行的。由于科学研究的艰苦性,创新性成果不是轻易侥幸取得的。

关于指导学生,古代先哲的“传道、授业、解惑”给我们明确了作为师长的责任。通过知识的传递,解答学习上的疑惑;传授圣人的政治理想、思想学说之道,故古代的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和政治理想的继承。关于治学之道,古代先哲有“格物致知”之说。按朱熹的解释:格物,就是针对事物的现象,用心探究它的本质和原理;致知,就是穷究事物的道理,从而得到知识,到没有不知晓的地步。由此可见,先哲们做学问是非常严谨的,而且是高标准的。今日之教育和治学,除继承“传道、授业、解惑”“格物致知”外,尚须辅以“创新”。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创造”。今日之教育,须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要“传承拓新”。所谓“拓新”,乃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之开拓,重在知识的创造。

在教学中,导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Give me a fish,Iƴll eat for a day;and teach me to fish,Iƴll eat for a life time.)。重要的是要教会年轻人做事的思路和方法,即为什么做(why),做什么(what)和怎么做(how)。

前面已述,导师是研究生全面成长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因之,导师要十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视野,以及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绝对不行的。由于科学研究的艰苦性,创新性成果不是轻易侥幸取得的。只有具有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毅力,才能成功。导师是学生的榜样,故“懒汉是绝对不能当导师的”。此外,导师的人生态度、道德情操和学术作风,都会影响自己的学生,以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故导师一刻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