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洪水的搬迁力量

大洪水的搬迁力量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这一页的顶部注明“十页/八百五十三项结论”,这一页可以认为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关于水的研究的开始。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个水利工程专家,从他自身的经验开始描写:“大量的海贝可以在河水倾泻入海的地方看到。”这一页的最后部分,列奥纳多·达·芬奇建议怎样安装木桥桥梁可以避免随流水而下的浮木对桥梁产生直接正面的冲击。因此,我们必然断定,大洪水是因大雨造成的。

大英图书馆说明

因为这一页的顶部注明“十页/八百五十三项结论”,这一页可以认为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关于水的研究的开始。

尽管列奥纳多·达·芬奇关于物体位移的描述,看起来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就的,而其实在很多地方也得益于他人的论著。眼前这一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乔万尼·维拉尼1348年写的历史,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对冈佛历纳岩层裂痕形成观点的来源。维拉尼辩论说裂痕是人工造成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不同意这个观点。他具体研究了潮水般翻滚着的大洪水如何影响贝类的沉积,并考虑到各种使水变得湍急的条件。他决定书写一本以“淡水占据的地方”为题的书(或我们今日所能得见的这一章)。

这一讨论关注的问题,经常在手稿中可以看到,是关于山顶海贝的存在问题。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个水利工程专家,从他自身的经验开始描写:“大量的海贝可以在河水倾泻入海的地方看到。”他强调举出了两个例子,流向亚得里亚海的亚平宁山脉的河流,以及一路上从冈佛历纳的岩石中跌跌绊绊流出的阿诺河。他得出结论,在淡水和咸水混合的地带生长的海贝从山里随着河流向下游走:“这是因为河水是从大地流向大海的,尽管河水将大海同大地连接起来,但这些河水搅乱了海底,因为从陆地流出的水,其水流比大海的水流更强大。结果是强大的力量使河水潜入海水的下方,将海底搅得天翻地覆,并将河水中所有可以移动的物体倾倒进大海,比如上面提到的贝类及其他类似的物质。此外,还因为从陆地流入的河水比海水更混浊,比海水冲击力更大、重量更重。因此,无法想象这些海贝以哪种方式到达那么远的内陆——除非他们本来就生长在那里。”

这一页的最后部分,列奥纳多·达·芬奇建议怎样安装木桥桥梁可以避免随流水而下的浮木对桥梁产生直接正面的冲击。

达·芬奇设计的桥梁(模型图)

十六

  有些人认为是大洪水从大海里将扇贝通过很多天的长途旅行搬移过来的。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我认为,大洪水不可能将山上土生土长的物质搬移到大海,除非大海形成浪涛冲天的水灾,甚至远远超过这些生物现有的高度,但这个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么大的水灾会形成大气真空。也许有人认为空气会冲到那里,可我们已经总结过,较轻的物体支撑不住较重的物体。因此,我们必然断定,大洪水是因大雨造成的。假如是这样,所有的雨水汇入大海,而大海是无法冲到山上去的;如果雨水流入大海,水流则将岸边的海贝冲进大海,而不是将这些海贝冲到山上。可能会有人认为,海面因雨水而抬升,从而将海贝冲到那样的高度,但我们已经证明过,比水重的物质不可能在水面漂浮,而只能停留在水底。如果没有水流的冲击力,这些物质是不会从原来的地方迁移的。也许有人要说,是水流将这些物体送到高处的,但我们已经证明过,深度大的水浪,其底部水流运动的方向和其表面水浪的运动方向相反,这一点可以通过大海的湍流来证明。比水轻的物质随波逐流、进行迁徙,且会被最大的海浪冲上海岸的最高点;而比水重的物质,则仅仅在海浪沿着海床的表面移动时才会被移动。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在物质沉淀下去的地点可以得到充分验证):海面的海浪无法移动海贝,因为海贝比海水重;因此,海贝的移动是因为陆地吹向大海的风搅动了下方的水流,故而随之移动——当大风从陆地吹向大海,海底的水流和当时正在狂躁劲吹的大风呈相反方向移动。不过,这并不能将海贝带入崇山峻岭之中,因为底部水流运动的方向和风的运动方向相反,底部水流速度远远低于海水表面的风速,水深超过水浪的高度。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假如海面的浪高是1布拉乔奥,而浪下的水有100布拉乔奥深,那么毫无疑问,底部的水流要比上面水流的速度慢百倍以上,如第七个议题所示。除非浪下水的深度等于浪的高度,上部水浪的冲力再大也绝不会向回运动。 在深海中,逆风运动的小浪不会将动力传递到海底——换句话说,这样的风浪根本到不了海底,但是会影响到所有跟它接触过的海面水浪。我坚持认为,水这种“从海面传递到海底”的运动,跟河流两岸之间水体表面的水运动比较类似。可以观察到,1/3河宽处的水向西移动,另外1/3的水向东移动,且其余的向西运动;假如那儿还有另外类似的地方,则水花可能再次向西移动。因为远远偏离了主水流的运动,河水的横向运动会按照比例变得越来越慢。水流与水流之间所形成的摩擦会使水流运动速度加快,不管彼此是否立即分离开——换句话说,不管这股水流的边缘是否被损耗,又或者有人觉得也可能是一股水流被另一股水流带着跑,即,流速快的部分挟着流速慢的部分随自己运动。但我坚信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假如流速快的水将更多的水带走,那么在长途跋涉中,水流会不断增大,难道最后将整条河流的水都带走不成?为什么在海滩很少发现死牡蛎?这是因为牡蛎生长在海底,一半瓣膜紧紧吸附在石头上,根本不能移动,除非是较轻的那一半瓣膜受到了什么伤害。具有吸附力的这一半瓣膜固定在石头上,或者,即便一开始没有固定牢,也会自然而然地日生夜长,以至于变得很重,浩瀚深海中发生的微弱波动根本无法轻易挪动这些牡蛎。事实上,具有运动力的那一半瓣膜特别轻,而同时,另一半则像紧紧扣在茶壶上的盖子一样,紧紧吸附在石头上。当牡蛎进食的时候,食物随其所愿,摇摇摆摆地步入牡蛎的“房间”,因为牡蛎有自己固定的食物链活着的吃掉周围死掉的,结果,在牡蛎生长的地方就会有大批死去的牡蛎贝壳被发现。 假如大洪水将这些贝类从大海长途迁徙到三四百英里以外的地方,那么这些贝类应该是多种多样、相互混杂着整体堆积在一起;但即使是在距离大海非常遥远的地方,我们所看到的情况也依然是:牡蛎一堆,甲鱼一堆,墨鱼一堆,所有的生物都是各自成群、一起死亡,零散的贝类相互之间的距离,就跟我们每天在海边看到的一样。而我们观察到的牡蛎的群居生活,像是一个超级大家庭,可能还会看到这些牡蛎中有的壳依然粘在一起,这足以证明是大海抛弃了它们——在直布罗陀海峡被切开之时,这些牡蛎原本活生生地生存在那里。在帕尔马和皮亚琴察的群山中,可以看到布满虫洞的大量海贝和珊瑚,它们依然紧紧贴在石头之上。当我在米兰盖大房子的时候,一些农民给我工作室送来一大袋这样的贝壳,在这些贝壳中,很多依然保持着其原生状态。

在采石场的地下很深的地方进行挖掘,发现有使用过的木料,已经变得很黑。我在佛罗伦萨城堡开挖的时候发现,这些木料在阿诺河流入大海之前,因为泥沙沉积,便被埋藏在那里,然后河水流过那里,使地面升高到现在的海拔高度。阿诺河水不断地冲刷着卡森提诺平原,将泥土搬移,这里的平原不断降低。在平原降低之前,在地下10布拉乔奥的地方,我们发现一条大船的船头,木料呈黑色,状态保持得很好。梅塞尔·古奥尔提利认为,应该将挖掘口扩大,这样,船舶的四周便可以显露出来。维罗纳山中红色的石头里,我发现有各种贝类混杂在一起,这些贝类已经变成了石头的一部分,贝类的开口也已经像被水泥密封过一样,变成了石头。部分贝类零散地散落在周围的石堆中,因为贝壳外部的原因而没有结合在一起。而在有的情况下,这种水泥使那些年代已久的破碎外壳凝固在了一起。

为判断表层的小水流是否可以导致底部的水向高处运动,将小米放在水中混合,可以通过玻璃方格观察到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但是,为了进行试验,可以让陶工制造一个陶瓷瓦罐,下部宽而平,有2布拉乔奥长,宽度为0.5布拉乔奥。

假如你认为,在这些地方,这些海贝因自然的重置和上天的力量,自然地在这些地方生长并仍然持续不断地创造出这些贝类的话,那么我要说,但凡是以深邃思维来推理的人,头脑里都不会有这样的观点。因为海贝生长的年轮体现在他们的外壳上,而且不论大小,均可以观察到。而这些海贝不用喂养,也不需要运动来获取食物,其实它们可能根本就无法运动。

在“水坑”中进行测试,当风从a点吹向b点,在底部放置的物体n会承受什么样的水流?我判断它会返回到m点,换句话说,物体n会逆风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