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化

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化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的选育工作需要保持足够的遗传变异水平及一定的遗传响应。由于人工选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代的外部环境及人工选择压力会造成群体遗传变异水平的波动。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经过了6个世代的选育后,群体内的遗传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微卫星图谱中某些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5个群体中存在差异。

长期的选育工作需要保持足够的遗传变异水平及一定的遗传响应。由于人工选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代的外部环境及人工选择压力会造成群体遗传变异水平的波动。在日本囊对虾引入意大利后,Sbordoni等(1986)利用同工酶技术跟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变化,发现第1代至第6代的平均杂合度从0.102持续下降至0.039。分析原因,可能是人工选育过程中,有效群体过小,导致近交机率增加,引起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下降。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发生,本实验在中国对虾选育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首先,留取了足够数目的亲虾,每一代的亲虾数量在1 000尾以上;其次,在收集虾卵时分批次进行而不是集中采集,因为虾类是高生殖力的生物,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产卵时间的不同步性而造成实际有效亲本数量太少;另外,严格控制交尾,选留后代覆盖面广。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保持有效亲本数量,是育种过程中避免近交衰退的有效手段。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选择、人工诱变、杂交等手段可破坏遗传平衡,从而使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群体内的遗传特性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也是目前动、植物育种工作的重要手段。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经过了6个世代的选育后,群体内的遗传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微卫星图谱中某些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5个群体中存在差异。由于遗传学实验中P值常以0.05为标准,P . 0.05说明差异不显著;P , 0.05说明差异显著;P , 0.01说明差异极其显著。某些位点的基因型频率观察值与理论值差异极其显著,说明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5个群体的遗传相似度为0.809.3 ~ 0.963.0(Nei,1978),彼此的遗传距离(D)为0.037.7 ~0.2.1 6。另外,根据Fst值和配对比较Fst值对5个世代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遗传变异是在群体内检测到的,体现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

十足目甲壳动物遗传变异性较低是其系统发生的一个基本特征(李思发,1988),Hedgecock等(1982)在总结了65种虾蟹类的平均杂合度后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较短的生活史造成的瓶颈效应及缺乏随机漂变被认为是甲壳类遗传变异较低的主要原因,而人为干涉如过度开发、大规模不安全的人工放流等都有可能对对虾的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根据本研究结果,选育初期平均杂合度世代间呈现递减趋势不明显,第3代平均杂合度有略微的下降,而第4代平均杂合度有略微的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中取样误差导致实验结果发生波动,第5和第6代比前几代偏离减小,预示在这些群体中,近交及瓶颈效应发生的可能性不大,遗传结构的改变主要是由人工选择压力造成的。这首先与选育的世代比较短有关,另外,也与选育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密不可分。总之,结果说明5个世代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还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以继续保持遗传响应,保证最终选种育种工作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