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珍爱生命,远离跨专业

珍爱生命,远离跨专业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前提到过,我在博士之前,曾跨专业去读过计算机的硕士。我本来想和她做一个和美食品尝有关的项目,但她要求学生给出 proposal,结果我还没动笔就去了 BBC 的暑假项目。Photo credit: 宋博另外,要是读到一半你决定要走咨询、银行、商业等这些主流道路,UCL 的这个专业有很多老师有相关的资源。我去的是 BBC 的研发部门,恰好他们的人工智能媒体中心是和 UCL 合作的。


珍爱生命,远离跨专业




图 25:UCL 工程系。Photo credit: 宋博


之前提到过,我在博士之前,曾跨专业去读过计算机的硕士。很多人都对跨专业感兴趣,问我怎么跨。我倒是觉得这个问题还比较次要,更重要的问题是跨专业的需求是什么。帝国理工的面试官就问我,为什么需要专门来读计算机硕士?


我的答案是:我现在看得到的需求是学习编程,但如果只是学编程,我自学就可以了。但我真正需要的不是我现在就看得到的需求,而是探索新的还未与神经科学建立起联系的知识领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需要有一个能沉浸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机会。


当然,这些都是些空话。不过,我确实不是为了专门学一个手艺、一门语言才来跨专业的。我的目标是在这一年里,探索更多可能会和神经科学交叉的领域,认识各个方面的老师和学生;换句话说,除了完成课程,其实我自己花了更多时间去了解「做计算机科学的人到底在干什么」以及「有哪些有可能和神经科学会有关」。


譬如说,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方面 UCL 有个很有名的中心叫做 UCLIC,是心理系和计算机系交叉的一个中心。它的主任是 Yvonne Rogers。我本来想和她做一个和美食品尝有关的项目,但她要求学生给出 proposal,结果我还没动笔就去了 BBC 的暑假项目。


再比如,UCL 的虚拟现实做得也非常好,当时 Prof Anthony Steed 正好也在找听觉神经科学方面的学生,见了两次面之后我差点就入坑了。另外,计算机系那栋楼的二层,是做成像分析的,恰好和我做脑成像密切相关,每周三都有成像技术方面的讲座,有机会还是会去做着一副假装听懂的样子(这里是讲座的页面)。(这种场合下可以去问问提不提供博士生机会。当时有个老师告诉我,中心有提供给中国学生的奖学金项目,但我心想我是要回 neuroscience 的人,故傲娇地拒绝了。)


这些零零散散的信息,其实谷歌一下就能找到,但在我意识到他们之前,我都不知道我该谷歌什么。而认识老师的最快途径,就是在学生会担任职务。学生会的工作必然需要和学院里行政等级较高的老师打交道。行政等级高的老师一般学术上也有一定影响力(当然这并不是一定成正比的,很多学术大牛其实并不愿意做行政工作,像是 Karl Friston,他并不是脑科学学院的老大,而只是 ICN 的学术主任,那是他的特权!人家太牛了,不用背行政方面的工作包袱。)



图 26:计算机系的一角。2014 年时,计算机系已经开始着手设计新的办公楼,介于现在的这栋玻璃楼已经非常漂亮,所以我很期待新楼是怎么样的。Photo credit: 宋博


另外,要是读到一半你决定要走咨询、银行、商业等这些主流道路,UCL 的这个专业有很多老师有相关的资源。当然,竞争是很大的。


暑假项目有两种。一种是老师安排,譬如在我们那一届,有微软、TESCO、Sainsbury's、大英图书馆等各种各样的项目。这样的项目,请注意并不是整个暑假在公司里实习的,一般是两三个学生一起做一个大项目,每个人分一块,然后每周见面更新进展。另一种就是自己找实习,可以去公司,也可以在学校里。我去的是 BBC 的研发部门,恰好他们的人工智能媒体中心是和 UCL 合作的。所以当时我的导师是 Sebastian Riedel,做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我做的暑假项目太小啦,是一个推荐系统(recommender system)的小项目,不值一提,不过确实学习到不少知识。我觉得推荐系统里的很多概念可能会对神经科学中的听觉模型也会有帮助,果不其然,后来在读听觉神经科学的博士时,发现有不少神经科学家和计算机学家在合作做相关的模型。


因为这本电子书主要是围绕神经科学,这里就不过多地讲在工程学院读计算机科学(MSc Computer Science)的事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