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都很伤感

,我都很伤感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 1:UCL 标志性建筑:Portico。和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一样,UCL 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伦敦市中心、国王十字火车站旁边。自此,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学校改名为「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之前伦敦帝国理工也是成员之一,但在 2007 年和 UCL 合并失败后退出了联盟。在 UCL 的标志性建筑 Portico 背后,还有一个很大的石碑纪念 UCL 在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图片来自 UCL 官网。再加上脑科学学院,UCL 一共有 23 个和医学、生物相关的系,占了整个 UCL 的一半以上。


每次要介绍 UCL,我都很伤感


为什么 UCL 叫伦敦大学学院这个扯淡名字


每当我介绍自己来自于「伦敦大学学院」,对方都会浮现迷之表情,甚至略带一点轻蔑。绝大多数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都会以为是个野鸡大学。



图 1:UCL 标志性建筑:Portico。这个建筑物在很多电影中出现过。Photo credit:宋博


为什么 UCL 会有个这么奇怪的名字?或者说,它到底是个学院还是大学?和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又是什么关系?


和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一样,UCL 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伦敦市中心、国王十字火车站旁边。1826 年 2 月 11 日建立时,它的名字是「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是伦敦第一所大学,也是英格兰第三所大学。当时受到哲学家杰里米·边沁的启发,这个大学的建校理念是不限学生的性别和宗教背景,成为一所「世俗」的学校。然而这一理念过于超前,引起了英国国教会(Church of England)的不满,所以当时的英国君主乔治四世一直没有给这所大学「皇家特许状」;换言之,这个学校没有被官方承认。


直到 1836 年,它和新成立的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一起联盟,结成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共享一份「皇家特许状」。自此,为了避(bei)免(bi)混(wu)淆(nai),我们学校改名为「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现在删除逗号,简称 UCL)。实际上 UCL 和 KCL 都是完全独立的大学,不同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那样的学院制度,而且后期伦敦大学下有十几个大型综合性大学,譬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玛丽女王、皇家霍洛威、伦敦城市大学,还有更加专业的学校如伦敦商学院、皇家兽医学院。最近几年 UCL 兼并了伦敦大学下的另外两个学校,分别是药剂学院和教育研究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1之前伦敦帝国理工(Imperial College London)也是成员之一,但在 2007 年和 UCL 合并失败后退出了联盟。这个联盟的主要益处之一,是学生可以相互使用图书馆、宿舍——过去还可以跨校去上课。


虽然 UCL 和帝国理工处于常年相互看不顺眼的状态,但的确帝国理工的名字明显洋气多了。UCL 和 KCL 在历史上也是宿敌,人家 KCL 名字中也至少带这个「国王」吧!哎,可以说,此校在名字上吃的亏举世无双


爸妈常给我打电话说:「啊,某某阿姨/叔叔打电话说小孩也要到 伦敦大学 *你学校*去读书了,你是人家学姐,要不要关照一下?」如果这么说来,我就有十几万的校友了。其实,LSE、KCL、玛丽女王、Birkbeck、威斯敏斯特等等都和我不是一个学校的。



图 2:位于 Euston 车站门口的经济系。UCL 三大华人高密度专业:统计、经济和工程。Photo credit:宋博


如果 UCL 在中国名气够大,我就不用多说了。譬如像是剑桥、牛津,哪里需要解释「不是个专科而是个大学」——我已经是慢性尴尬炎了。



图 3:从反方向看 Portico。Photo credit:宋博


通过大学排名来判断一个学校好不好,这是一件我非常讨厌的事情,但这又是最省时间、最为直接的方法。虽然不同排名画风不同,有时候全球第 4,有时候 30 多,但一般而言,排名全世界前 20-25 还是受到认可的。



图 4:主图书馆中央雕塑。曾出现在《盗梦空间》中。



图 5:主图书馆——法律藏书


校友也是名人众多:至今有 32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譬如发现 DNA 结构之一的弗朗西斯·克里克(他其实是 UCL 物理毕业的,然后去剑桥)、物理界的「光纤之父」高锟——不过大多数诺奖都是给医学或生理学(中国人大多都不了解,这里就没有必要罗列了);政界的包括圣雄甘地、伊藤博文;其他著名校友包括文豪泰戈尔、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盗梦空间》里就有好几幕是在 UCL 采景的)。对了,Coldplay 的所有成员也是 UCL 毕业的,他们是在宿舍 Ramsay 认识并组成的乐队——如果运气好,还可以住到他们当年住的房间呢。


现在国内最知名的校友可能算是王思聪了。




图 6:「长州五杰」(上图)于 1863 年到达 UCL 学习,回日本后,他们都在明治维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伊藤博文担任了日本首相,井上胜成为「日本铁道之父」,井上馨成为外交部大臣,山尾庸三成为工部大臣并创建了东京大学工学院前身,远藤谨助为造币局长。在 UCL 的标志性建筑 Portico 背后,还有一个很大的石碑纪念 UCL 在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图片来自 UCL 官网。


截至 2016 年 11 月,UCL 一共有 11 个学院(faculties),包括艺术人文、建筑(The Bartlett)、脑科学、工程、教育、法律、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医学科学(包括医学院)、公众健康和社会&历史科学。其中,生命科学、医学科学和公众健康三个学院在行政和研究上合并形成 School of Life & Medical Science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SLMS。再加上脑科学学院,UCL 一共有 23 个和医学、生物相关的系(其实大多都不叫 Department,而叫 Institute 研究所或 Division 部门),占了整个 UCL 的一半以上。



图 7:动物学博物馆中的收藏。图片来自 UCL 官网。



图 8:UCL 主校区就那么点大,居然还有三个正规的博物馆、五个大的收藏室。其中,Petrie Museum 是除开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柏林埃及博物馆以外,世界上第四大埃及博物馆。它就位于科学图书馆旁边,没有去过的一定要去踩一脚。Photo credit: 宋博


把 UCL 夸了一通,这里我也要揭一下短。


UCL 好就好在它什么专业都有,但如此庞大必然也导致每个学院在行政管理上只能实施自治。这也就成为它的缺点:学院独立性太强,学院之间沟通不够——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跨学院的合作其实很少,这非常可惜。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学院自行发展,使得水平有些良莠不齐。这两点相结合会带来很糟糕的影响,即有些专业如果国际学生特别多,例如华人学生一抱团,就很少有机会对其他学院有足够了解。


流言终结者:UCL 在扩招吗?


有流言说 UCL 在扩招。其实并没有。


MSc Computer Science 这个专业从 2013-2014 年那一届开始中国学生人数暴涨,从一个年级只有不到 60 人暴涨到 120 人。这让学校措手不及。当时出现了很多行政问题,譬如说教室不够大、助教不够、项目选择不够等等,这些都让学习体验受到了影响。恰好我是工程院学生代表,也是专业的副班长,我了解的情况是,其实学校给的 offer 数量和往年是一样的,但可能是因为一些大学排名的原因,接受 offer 的学生变多了。


神经科学的话,恰好相反,BSc Neuroscience 学生人数不升反降,连续两年都没招满 30 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