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算”和“速记”是常用的两项技术,现在所用的是西方传来的,其实,古人曾经发明过中国式的速记和速算。
“草书”实际上就是古代的一种速记方法。草书一开始并不是一种书法,而是一种文字书写技术。早在秦代的时候,人们就有快速书写的需要。当时流行的书写方式是大篆、小篆,写起来不方便,于是发明了隶书。隶书虽然简化了许多,可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到了汉代,人们在保持文字基本特征,结合遵循一定的省略规律前提下,尽量减少文字书写在起笔、收笔、提笔、移笔运动中的空间动作,使文字的笔画与笔画之间,单体文字之间的自然过渡、联接,起承转合,上下勾连,于是诞生了“草书”这一书写方式。
草书笔画简单而且数量少,比隶书、楷书的书写速度快1~2倍,是古人常用的一种速记法。不过后来草书走上了向书法艺术发展的道路,快速书写技术的身份反而逐渐被人们淡忘。
公元10世纪的时候,有个中国人前往阿拉伯,利用草书这种速写技术记录了阿拉伯医生口述的16卷医学著作。从这以后,草书开始传往西方世界,并对现代欧洲速记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个人就受中国草书的启发而发明了一种英文速记法。现在国内的速记法,就是依据西方的语音分析原理来设计的。过去做老师的现在又做起了学生,不知道什么学生再做一次老师,让外国人再向中国学习一下速记技术。
古代的速算方法叫做“袖里吞金”。这是古代商人发明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民间的手心算方法。古代人的衣服袖子肥大,计算时只见两手在袖中进行,所以叫做“袖里吞金速算”。
后来晋商学会了这种方法,当作了自己发财的秘密武器。晋商们一面走路一面算账,十个手指就是一把算盘,所以山西人平时总将一双手吞在袖里,怕泄露了他的经济秘密。过去人们为了谋生不会轻易将这种算法的秘笈外传,这种速算方式差点就失传了。
据说,袖里吞金是把手指用来代表各种数字,然后采用心算办法来求出结果。它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不列运算程序,只需两手轻轻一合,便知答数,可进行十万位以内的任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袖里吞金速算的运算速度,加减可与电子计算机相媲美,乘除比珠算要快,平方、开平方比笔算快得多。
袖里吞金速算法虽然脱胎于珠算,但与珠算相比,不需要任何的工具,只要使用一双手就可以了。“袖里吞金”有不用工具、不用眼看等特点,可以在特殊环境中使用,比如室外、黑暗环境中,尤其是对于盲人,这种算法简直就是为他们而发明的。俗话说“十指连心”,运用手指来训练计算技能,不但可以提高手的灵活性,还有助于提高脑力。
现如今,用计算器来进行数学计算十分方便,商人们早已不用袖里吞金速算法算账了。但是,一些教育工作者改进了这种速算,并将这种方法应运于儿童早教领域。它在启发儿童智力方面,有着良好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