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行千里的“甲马”梦(“甲马”能日行千里吗)

日行千里的“甲马”梦(“甲马”能日行千里吗)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马”本来被称为“纸马”,是在唐朝时出现的,一开始是手绘的彩色神像,因为上面的神像大多披甲骑马,所以又叫“甲马”。“甲马”的作用,在民间也不是“提速”的。也就是说,在明清时期的部分地方,人们祭祖、进香、航海、送葬,都要烧一些“甲马”。而“甲马”和“神行术”扯上关系,估计是从一些符咒书籍里得来的启示。每天能够行走千里。

过去说评书,讲到古人从某地到某地,经常是一句“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就到了,这固然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潜意识里,也许有着古人对速度的一种期待吧。否则,现在“提速”怎么会是一个热门词呢。古人和今人,在这一点上应该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

从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到梁山好汉“神行太保”戴宗,都有着一份对行走速度的“追求”和寄托。按照《水浒》里的说法,戴宗能够日行八百,有些人由此开玩笑地计算,就算是按照古代的度量衡,戴宗的时速也已经接近“70码”的一半,要是这本领能够传下来,将来的奥运长跑冠军,还能有别的国家什么事儿呢。

不过,别忘了,书上是不是虚构先放一边,戴宗的腿上是要绑上“甲马”的,而且,绑四个才能一天走八百里,要是只绑两个,就只能走五百里了。不知道带着这个玩意,会不会违反赛制。

不过,我们不妨还是多了解一下“甲马”。

“甲马”当然不是“马甲”,除了作为甲士和战马的统称,有时候,“甲马”是指画有神像、用于祭神的纸。

清代的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的“通用字”条目里写到,很多东西名字叫“马”,实际跟马没关系,例如猜拳用的小木棍叫“拳马”,天平上的衡器叫“砝马”,木匠的工作台叫“作马”,插秧的小船叫“秧马”,吃面时配的小菜叫“面马”,在纸上画神佛之像,祭祀之后再烧掉,这种纸叫“甲马”。

“甲马”本来被称为“纸马”,是在唐朝时出现的,一开始是手绘的彩色神像,因为上面的神像大多披甲骑马,所以又叫“甲马”。到了宋朝,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甲马”成了五色套印的彩色印刷品,历经元明清三代而不衰。

这样看来,戴宗是把印有彩色神像的纸绑在了自己腿上。那么,按照我们现在的知识来说:这甲马的作用就属于无稽之谈了,估计是戴宗为了显示自己,故弄玄虚吧。

“甲马”的作用,在民间也不是“提速”的。清代考据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纸马”条目说:“世俗祭祀,必焚纸钱、甲马。”也就是说,在明清时期的部分地方,人们祭祖、进香、航海、送葬,都要烧一些“甲马”。而“甲马”和“神行术”扯上关系,估计是从一些符咒书籍里得来的启示。

民国时曾有一本《六甲天书》,载有“缩地法”,让施法人在两腿上各拴一个甲马,口念缩地咒:“一步百步,其地自缩。逢山山平,逢水水涸。吾奉三山九侯先生令摄!”每天能够行走千里。而清朝的《底襟集》里载有“足底生云法”,取两个甲马,每个上面各写“白云上升”四字,分别绑在双腿上,口念乘云咒:“望请六丁六甲神,白云鹤羽飞游神。足底生云快似风,如吾飞行碧空中。吾奉九天玄女令摄!”可以每天飞跑八百里。

这样的“法术”,估计也只能在梦里练成了吧!不过,古人日行千里的梦,却被今人实现了,而且连“坐地日行八万里”都是小菜一碟了,看来,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这话一点也不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