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尚皇帝倡导的“素食主义”(中国古代的“素食”)

和尚皇帝倡导的“素食主义”(中国古代的“素食”)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今天,“素食主义”已经成为了国际通用的词汇,世界各国的“素食文化”也风起云涌。而南朝的梁武帝出于对佛学的崇尚,不但他自己终身吃素,并且还在全国范围内倡导素食,颁布了《断酒肉文》,下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吃肉,正是这一举措,推动了中国素食文化的发展。信奉佛学的梁武帝,深信万物皆有灵,所以对于同样是生命的动物和家畜不忍食用,发愿众生吃素。

在今天,“素食主义”已经成为了国际通用的词汇,世界各国的“素食文化”也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健康、环保,去关注素食、了解素食、体验素食。

在我国古代,是一个拥有着良好素食主义土壤的地方,据考证,北魏的《齐民要素》中就专列了素菜一章,介绍了11种素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素食谱。而南朝的梁武帝出于对佛学的崇尚,不但他自己终身吃素,并且还在全国范围内倡导素食,颁布了《断酒肉文》,下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吃肉,正是这一举措,推动了中国素食文化的发展。

实际上,在梁武帝以前,古人在祭祀的前几天往往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以表示对神灵和先祖的虔诚。而其实,这个斋戒时说到的不食荤,是指不吃辛辣的菜,而不是指不吃鱼和肉。《国语·周语》中说:“宣王即位,不籍千亩。……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在每年春耕前举行“耕籍礼”之前的五日,周宣王要行斋戒,只能够饮醴,而不能喝烧酒,并没有提到不吃肉。

不过,古人在忌日和居丧期间是不吃酒肉的。《礼记·丧大记》里有:“期终丧不食肉,不饮酒。”但是《礼记·檀弓》又说:“丧有疾食肉饮酒。”意思是居丧期间如果有疾病,则可以吃酒肉。这里的酒肉有了食疗治病的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不吃肉”的斋戒,始于南朝时期的梁朝。《梁书》载:“梁武帝奉佛戒,不食鱼肉,惟菜羹粝饭。刘勰请求二郊、农社亦从七庙之制,不用牺牲,但供蔬果。”这个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而且身体力行地前后四次出家,最短的一次只有四天,却害得大臣们花了好多银子帮他“赎身”,这也是历史上的一段趣谈。信奉佛学的梁武帝,深信万物皆有灵,所以对于同样是生命的动物和家畜不忍食用,发愿众生吃素。对于斋戒不吃肉的建议当然也欣然采纳。正是由于皇上做了素食的榜样,举国上下,素食之风也就悄然流行,斋戒禁肉的规定于是保留下来,历朝历代都遵守这个规矩。

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出家人,有托钵乞食的戒规,实际上在一开始,是不择贫富,不择食,荤素皆有的。佛教刚刚传至中国来的时候,是接受帝王的供养,起初也并不是全部供养的素食。所以正是因为梁武帝,全世界只有汉传的佛教出家人是素食。在家修行的“居士”虽然也有素食的,但大部分是吃“三净肉”,也就是“不指使他杀,不亲自杀,不耳闻杀”。

不过,素食养生健身的特点,一直都被人们称道。等到了唐宋时期,素食又有了新发展,形成了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官府素食和民间素食等多种多样的素食品类,素食的精美也“更上一层楼”,逐渐形成了选料精细、制作考究、花色众多、风味独特的特点。特别是以素仿荤、素菜荤名更是让食客叹为观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