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百姓穿不起的袜子(古人穿什么样的袜子)

老百姓穿不起的袜子(古人穿什么样的袜子)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如果根据古代资料考证,其实早在夏朝就出现了最原始的袜子。袜子上有带子,用来扎紧之用。袜子在那时候也显得有点“人高马大”,一般一尺余,一般是白色的,但祭祀时穿的袜子,要求用红色。这样的“结构”,从夏朝开始一直到西汉,始终保持着。穷人穿不起袜子,可不影响富人,他们对袜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春、夏、秋所穿的是罗袜、绫袜,而到了冬天,就穿一种“千重袜”,就是将几层料子合在一起做袜子,最多的能到十几层。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值得“骄傲”的事情确实很多,哪怕是缝制袜子的工艺,我们也要比欧洲早得多,马王堆出土的两双袜子,至少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那么称之为“袜子鼻祖”,也就当之无愧了。

而如果根据古代资料考证,其实早在夏朝就出现了最原始的袜子。在《韩非子》一书里,也记载有周文王自己系袜子带的事情,不过,在那一时期,袜子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在“上流社会”出现罢了。

古代的袜子,当然不像现代袜子那样有专门的机器编织而成,而是手工用布或绸或绢缝制而成的。袜子上有带子,用来扎紧之用。袜子在那时候也显得有点“人高马大”,一般一尺余,一般是白色的,但祭祀时穿的袜子,要求用红色。也有一些用绢纱制作的袜子,会绣有花纹,就属于“高档货”了。这样的“结构”,从夏朝开始一直到西汉,始终保持着。发展了这么长时间,袜子依然还是官宦富贵人家的用品,普通百姓还是没有能力问津的。

在《史记·滑稽传》里写道:“东郭先生贫困,衣敞,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看起来,古人比我们禁冻多了,穿不起袜子,光着脚站在雪里,还有心思“逗闷子”呢。不过,古人的衣服都比较长大,基本上能盖到脚面,不知道能不能多少起到一点儿御寒的作用呢?

穷人穿不起袜子,可不影响富人,他们对袜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季节关系,袜子质料也开始厚薄不同。比如春、夏、秋所穿的是罗袜、绫袜,而到了冬天,就穿一种“千重袜”,就是将几层料子合在一起做袜子,最多的能到十几层。后来,还出现了绒袜子、毡袜子,棉袜子……

其实,古代袜子和现在的袜子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

前面说到了有一尺多长,这主要是说的“袜筒”,有的甚至像靴子那样能包住小腿。另外一个特点也是前面提到的,不管用布帛、丝绵、绫罗来做袜子,都没有弹力,穿起来就容易脱落,所以,袜子带是不能少的。古代的袜子很宽大,除了有后跟的袜子,也出现了“无跟袜”自上而下垂直着,到脚尖那里收缩成圆弧,估计这样的设计,如果不是为了省布,就是因为想“偷懒”的缘故。

有意思的是,古代除了普通袜式外,就已经有了“分指袜”,那是将拇趾与另外四趾分开,形成丫状。这主要是为了穿“拖鞋”,也就是“屐”制作出来的,李白就写过“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鸦头袜,其实就是丫头袜的另一个写法,但在古人那里,是不算写了错别字的。袜子发展到女人开始缠足的时代,就开始被制成尖头,头部朝上弯曲,呈翘突式。这也是属于“量体裁衣”了,“桃脸艳,柳腰纤,窄弓半弯罗袜尖”。不过,缠足的女人还有一种袜子,是没有底的,这是因为既然已经缠足,下面就不再需要了,只要袜子筒罩住脚脖子就可以了,这样的袜子,俗称“半袜”,貌似现在爱美的女孩子,在冬天也在小腿上套个“毛线圈”,应该就是那个样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