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裙子的“叛变”(“裙子”原来是男人的专利)

裙子的“叛变”(“裙子”原来是男人的专利)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按照中国的历史来说,裙子本来就是男人的衣服,从商朝开始,男性就穿着裙子了,而女子直到汉朝,才形成穿裙子的风俗习惯。客观地说,是裙子做了“叛徒”。到了后来,由于裤子的出现,“深衣”慢慢演变成了袍子,中国的男人才算告别了“穿裙子”的时代。由于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主要提取自石榴花中,所以人们也把红裙称为“石榴裙”。后来,“石榴裙”就被当做妇女的代称。

春节晚会上,小沈阳的一条苏格兰风格的裙子,引来了很多笑声。可以说,这是利用了“反差”,因为人们觉得男人穿裙子很“变态”。不过,按照中国的历史来说,裙子本来就是男人的衣服,从商朝开始,男性就穿着裙子了,而女子直到汉朝,才形成穿裙子的风俗习惯。客观地说,是裙子做了“叛徒”。

商代的时候,人们上身穿“衣”,下身穿“裳”,本来“裳”是前后两片,到了周代,开始合成一个圆筒状,可能这样看起来更雅观一些,不过骑马就不很方便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上衣和下裳干脆直接来了个“二合一”,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深衣”,乍看起来都有点儿连衣裙的味道了。而且,这样的打扮,还是作为礼服来用呢。到了后来,由于裤子的出现,“深衣”慢慢演变成了袍子,中国的男人才算告别了“穿裙子”的时代。而女子正式穿裙子,是从汉代开始的,根据《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着我绣狭裙,事事四五通”的诗句,可以从中得到佐证。

到了魏晋以后,裙子的式样开始不断增多,纺织印染的进步,也使色彩更加丰富,从绛色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到紫碧纱纹双裙、丹纱杯文罗裙等等,名目繁多。两晋时期,有一种流行的裙子,叫做“间色裙”,是用两种以上颜色的布条间隔制成,在色彩搭配上变化丰富,相映成趣。

到了唐代,妇女们穿的裙子的长度,比前代有了明显的增加,“裙裙曳地”是常见的现象。为了显示自己裙子的修长,妇女们穿裙子的时候,还经常把裙腰束到胸部,有的甚至束到腋下,裙子的下摆则盖住脚面,有的还在地下拖曳一截。对于此,有个形象的形容,叫“裙拖六幅湘江水”。

另外,唐代妇女的裙子也有非常丰富的色彩,其中,最受年轻妇女喜爱的是一种鲜艳的红裙。由于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主要提取自石榴花中,所以人们也把红裙称为“石榴裙”。武则天在《如意娘》诗中说:“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后来,“石榴裙”就被当做妇女的代称。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听到“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比喻。

宋代妇女的裙子色彩以素雅为主,但裙上的折裥也就明显地增多了。在裙上施以折裥的做法由来已久,相传在汉朝时,汉成帝与赵飞燕同游太液池,成帝令飞燕起舞,忽然间大风骤起,弱不禁风的赵飞燕竟惹起了成帝的担心,觉得万一被吹走就麻烦了,赶紧叫侍从拽住她的衣裙。结果,风停之后,裙子上留下许多绉纹,这无意中得到的结果,其他宫女都觉得好看,于是开始特意在裙子上折迭成裥,还取名“留仙裙”。仔细想一想,有很多流行的事物,都是因为女人的羡慕和攀比造成的。

其后的历代裙子,都本着求美之心,不断变化,裙子作为展现女人美丽的衣物,不但女人喜欢,男人也总是抱着欣赏的态度的。

不过,顺带说一句,在中国古代,女人是不能穿裤子的,因为道德家们认为女人穿上裤子,两条腿分立,是极其不成体统之事。当然,裙里面也不是只有两条光溜溜的腿。裙里面有一种没有裆的套腿裤,被叫做“胫衣”,只是遮住两条小腿。这样想来,裙子之美,又有了几分无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