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的金钥匙

成功的金钥匙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通过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养成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做事认真、不粗心的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确训练的要求和方法,从而能使家长有效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孩子更快、更健康地成长。孩子的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孩子倾听得认真与否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他们说话时的不良习惯。

习惯是什么?习惯,就是经过不断重复或练习,从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不仅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做事认真、不粗心的好习惯,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

指导对象

一年级新生家长。

指导目标

通过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养成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做事认真、不粗心的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确训练的要求和方法,从而能使家长有效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指导重点和难点

1.了解养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做事认真、不粗心的好习惯的重要性。

2.明确养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做事认真、不粗心的好习惯的要求和培养方法。

指导内容与步骤

一个人的言行大多与自己的习惯有关。比如有人说话快,做起事来也干净利落;有人办事细心,说起话来也不紧不慢的……习惯是经过长期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它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孩子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孩子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孩子更快、更健康地成长。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是以下三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学会倾听;二、学会表达;三、做事认真、不粗心。

一、如何养成孩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1.引入。

什么是“倾听”呢?倾听就是认真地听取,细心地听取,是集中注意力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学会倾听,是学习的第一步。孩子要想会“说”,就得先学会“听”。学会倾听老师的话、同学的话、家长的话,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掌握各种技能,学会各种本领。所以,“学会倾听”非常重要。

2.讲述案例。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同学还没回答完老师的问话,便有个别学生插进话来,或是在一边迫不及待地喊:“让我来,让我来”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只顾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听是否已有相同见解或答案被提出;也有学生干脆不听,在下面做小动作,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这些情况在刚入学的孩子身上尤其明显。这也是让很多家长最头疼、最烦恼的问题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3.分析。

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而做事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

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喜欢听别人问题的人,往往就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做好孩子啊?”“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成为非常能干、优秀的人。”

4.养成“学会倾听”的方法。

(1)听问训练。

首先,家长可结合听问训练来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比如在做题时,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先听清楚题目,听清要求;在回答时首先要听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其次,学会抓住“题眼”,然后再作有针对性的回答。比如:让孩子听清“玉米棒结在玉米秆上,葡萄结在葡萄藤上”这句话。在孩子听前,家长要先指导孩子:一定要听清“什么结在哪里?”听完后,让孩子根据问题的句式来回答。“什么结在什么秆上?什么结在什么藤上?”问什么回答什么,不能胡乱回答。训练时,家长可有意变换提问的角度,并注意对孩子的听问进行指导。

(2)听写训练。

家长可以选用简短的词句或简单的数学题让孩子听写,着重训练孩子对于听的内容的反应能力。初次训练时,可重复几遍,速度放慢一点。待孩子适应一点了,再加快速度,减少重复的次数。

(3)听后复述训练。

家长可让孩子听一段小故事,然后再试着把故事内容说出来;或者采用“故事接龙”的方式,选一个你和孩子都熟悉的故事,你说一段,让孩子解说一段。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刚刚接收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痕,防止遗忘。这样的训练,还可以调动孩子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的素质,是训练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以及检测听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4)指导孩子倾听的姿势。

孩子的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孩子倾听得认真与否的。(出示几幅孩子倾听别人发言时的图片,让家长比较一下)

倾听的具体要求是:听别人发言时,要求孩子眼睛看着发言人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别人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孩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家长就可以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孩子倾听的质量,便于及时纠正。

(5)及时恰当评价孩子。

正确适当地评价孩子,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孩子倾听的重要手段。家长可根据孩子学习的情况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

例如:“今天妈妈说话的时候,你的小眼睛一直看着妈妈,你真有礼貌啊。”“你今天听新闻时,非常认真,还能把听到的新闻说给爸爸妈妈听,你真棒!”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不仅会拉近你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还能使孩子学得更积极、更有信心。

家长的正确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榜样。让孩子学会倾听,家长首先要做到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并能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建议和评价。

二、如何养成孩子“学会表达”的好习惯

1.案例引入。

班上有个叫小丽的女孩子。很乖巧,很听话,就是不爱发言。上课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把手举得很高,只有她总是静静地坐着。是老师的提问太难,她回答不出吗?是她的嗓子不好,出不了声吗?都不是!小丽很聪明,很健康。她不举手发言,不是因为不会说,而是不愿说。她觉得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说话,很不好意思,有点胆怯,也有点害羞。

其实,像小丽这样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每个班里都会有那么几个。这些不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要么是胆小怕说错,怕被老师批评;要么就是害羞,怕说得不好,被其他同学取笑。

2.方法指导。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呢?

(1)强调说话要规范、完整。

刚上学的孩子说话不规范,有时还不完整,那是很正常的事。针对这一情况,家长要做有心人。平时与孩子闲谈时,尽量讲普通话。如果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可督促孩子多听听电台、电视台播送的节目,让孩子尽可能地模仿节目里的语音语调。平时,也可让孩子多听听新闻,长期坚持,定能有不小的收获。

(2)指导孩子表达“要有中心”。

有的孩子“能说会道”,但往往东拉西扯,一会说这个,一会说那个,听得别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的孩子说话很啰嗦,同样的话常常要重复很多遍……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他们说话时的不良习惯。要让孩子明白,别人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其他不相干的话就不要说。说一遍别人就能听懂的话,就不要重复了。简短、明确的话语,更有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说话时声音响亮。

家长要告诉孩子,说话是一种沟通的方式。为了能让对方听得清楚,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在比较大的环境中,如课堂上,一定要大声发言,把心里的想法说清楚、说完整。

对于做得好的孩子,家长要多多鼓励,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低年级的孩子最希望能听到别人的表扬,这是他们做得更好,学得更积极的最大动力。家长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学得更自信。

(4)不随便打断孩子说话。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常常孩子还没说完,就打断了孩子说的话。长此以往,孩子表达的欲望就会越来越低,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会说。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认真倾听完孩子所有的话,再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当的评价、合理的建议,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孩子说话的兴趣,促进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多为孩子创造一些表达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三、如何养成孩子“做事认真、不粗心”的好习惯

1.案例引入。

“明明那些题他都会,由于太粗心,考试时都做错了”“我儿子人很聪明,可就是个‘马大哈’”……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来自父母的抱怨声。

小军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最近的几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只有80多分,这在班级里算是很差的成绩。卷子发下来,父母一看,那些错题他都会,就是太粗心了。小军的父母非常焦虑,毕竟孩子才一年级,现在就成了“差生”,那以后还怎么得了啊?

“粗心”是孩子身上很普遍的问题,这令很多父母头疼。有些家长一再埋怨孩子粗心的毛病,有时还会因此打骂孩子,但这样做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2.方法指导。

(1)不要急于批评。

有的父母一看孩子做错了事情,就大吼大叫,这样并不能产生好的效果,反而让孩子产生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父母总以为孩子粗心都是因为他满不在乎,其实不完全如此。许多孩子很在乎分数,他们面对分数不理想的试卷,往往会说:“都是因为粗心!”好像这样说,自己就可以逃避考试失败这个责任了,可以心安理得地原谅自己了。事实上,考试失败不是由于粗心,更多是由于知识掌握不细致造成的。这时父母要教孩子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在平时做作业时就对他们提出“一次对”的要求,考试后善于总结经验,这样坚持下去,下次考试因“粗心”而丢分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不少家长习惯于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已能自己吃饭,因害怕他打翻碗,弄脏衣服,又去把饭勺抢过来喂他。对已经很大的孩子,还要帮他穿衣服,帮他洗脸、洗脚。这样的结果,孩子会有严重的依赖性,表现为不愿动手做事,做事丢三落四,思维不活跃。因此建议家长:让孩子自己做事情。家长要有耐心,别怕孩子做事慢,别怕摔坏几只碗,“学费”还是要交的。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你会尝到你孩子进步的甜头。要从日常生活着手,从细节着眼,反复训练,一段时间内只重点纠正一种坏习惯,等相应的好习惯养成之后,再开始下一个坏习惯的纠正训练。渐渐地,让细心成为孩子的思维习惯。

有的孩子喜欢一边玩,一边写作业;或者一边吃东西,一边写字;还有的孩子会写一会儿,玩一会儿……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都会使孩子做事不专心,马马虎虎。一旦坏习惯养成,要纠正就很困难了。另外,孩子做完作业后,父母不要急于帮着检查,而且不要一发现错误马上指出并让其改正。否则,孩子会更加粗心,其作业的错误也会越来越多。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检查自己的作业,让他自己去发现其中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误。等孩子检查出来改正后,父母要及时表扬。孩子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自觉地去发现错误。

四、小结

作为社会人,孩子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倾听、表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孩子学得更快、更好。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适时适机地对孩子进行好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明白:养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做事认真不粗心的好习惯,能帮助他们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本讲编写:伍伟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