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带领孩子远离孤僻的陷阱

带领孩子远离孤僻的陷阱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鑫原本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自从父母离婚后,小鑫便跟着爸爸一起生活,这让一边上班一边要照顾小鑫的爸爸常感到力不从心。于是,爸爸只好把小鑫送到爷爷奶奶家生活,这在小鑫的心灵上布下了巨大的阴霾,让他时常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两年后,爸爸再把小鑫接到身边时,发现曾经活泼开朗的儿子已经变得性格孤僻内向,这让他非常难过,后悔自己没有很好地教导孩子,忽视了孩子的心灵需求。

孩子天生应该是活泼好动的,孤僻不应该属于孩子。然而,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很多孩子,却表现出突出的孤僻行为,不喜欢与人交往,经常独来独往;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据有关数据统计,有孤僻倾向的青少年在学生群体中占5%~8%。

孩子孤僻、离群有其自身的一些原因,比如本身性格内向、拘谨、不爱活动等,而父母又很少鼓励他们出去与同伴一起玩耍,这也容易形成孩子孤僻的心理。此外,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孩子孤僻离群,比如由于孩子原来所处的环境比较闭塞,很少见到陌生人,当突然改变环境时也会觉得很不习惯。

孤僻的个性特征将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问题,使孩子难以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变得自卑、懦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在孩子这一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爸爸往往有很大的责任

小鑫原本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自从父母离婚后,小鑫便跟着爸爸一起生活,这让一边上班一边要照顾小鑫的爸爸常感到力不从心。于是,爸爸只好把小鑫送到爷爷奶奶家生活,这在小鑫的心灵上布下了巨大的阴霾,让他时常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渐渐地,小鑫变得不愿与人接触了,常常喜欢一个人待着,而且变得非常敏感。

两年后,爸爸再把小鑫接到身边时,发现曾经活泼开朗的儿子已经变得性格孤僻内向,这让他非常难过,后悔自己没有很好地教导孩子,忽视了孩子的心灵需求。

现在很多家庭的教育都是重智育、轻德育,成绩好、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这也是当下教育的一大盲区。然而家长们还未曾意识到,健康的心灵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大财富。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大人用理解、肯定与鼓励去呵护。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会充满温暖、阳光与满满的爱。

孤僻是人类的一种不健康的情绪情感体验,远离孤僻也是孩子顺利成才的前提。性格孤僻的孩子,往往都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对此,爸爸不仅要与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还应多鼓励孩子在各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唯有这样不断的支持、鼓励和赏识,才能让孤僻的孩子有最出色的表现,并逐渐远离孤僻,成长为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

总之,要帮助孩子远离孤僻,拥有健康快乐的心灵,爸爸们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多努力:

●孩子孤僻心理的形成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有的受家庭环境影响,有的因为受过刺激、伤害,还有的是因为父母教育方式不得当所致等。为防止孩子形成孤僻心理,爸爸应从孩子很小时就留心他性格反常的苗头。比如,当孩子不爱与人交往,甚至经常躲避人群时,爸爸就要留心一下,看看孩子是否与人发生了矛盾,是否受到了什么委屈,然后再“对症下药”,及时帮孩子疏解心中存在的问题。

●爸爸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培养。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会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体验到家的快乐,对健康心理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

●爸爸尽量多与孩子接触,陪伴孩子,尤其当孩子正经历着内心的恐慌、创伤或失落情绪时,更是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这时,爸爸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爱与关心,切不可让孩子感觉自己是无足轻重的,是被轻视、被忽略的。总之要让孩子知道,爸爸是他最亲密的朋友、最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伙伴。

●当孩子心情不好,或出现忧郁、烦恼情绪时,爸爸要积极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不快,并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安慰,及时为他驱散忧愁。

●孩子积极、快乐、开朗的心态的建立,主要源于外界的认同和赞赏。孩子的某种行为如果得到外界的肯定,那么他的心情也会变得快乐起来。所以,当孩子表现出一些良好的行为时,爸爸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得到爸爸的认可下,孩子也会更乐意、更自信地去做事或与人交往,以获得更多的肯定,其孤僻心理也会逐渐被打败。

●如果由于家居环境、家庭结构等原因,孩子常常要被关在家中,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孤僻。为此,爸爸要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中走出来,多鼓励孩子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生活。爸爸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游乐园、动物园等场所游玩,或带孩子去串门、走亲戚,减少孩子对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强其交往的需要和兴趣,帮助孩子摆脱孤僻,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