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标签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标签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或“一身的公主病,你还真当自己是公主啊!”这对孩子则是一种伤害。事实上,孩子可以很宅,也可以很喜欢户外;孩子可以胡闹,也可以很乖巧;孩子可以偶尔有“公主病”,但大部分时间都明事理;孩子喜欢上网,但他同时也喜欢学习、画画、跳舞等。

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或者特点常常被我们冠以标签,除了“小宅男”“人来疯”“熊孩子”“公主病”“网瘾儿童”,还有“话痨”“马屁精”“马大哈”等,这些标签好不好?如果仅仅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无所谓好坏,但是如果用来形容孩子,特别是经常出现在与孩子的对话中,那就不太好了。甚至,有人用这些标签来攻击孩子,比如,“熊孩子,一点教养都没有!”或“一身的公主病,你还真当自己是公主啊!”这对孩子则是一种伤害。

我们说过,一个人的缺点要淡化,而不是强调,缺点才容易消失。但在生活中,我们容易给孩子贴标签,我们以为这是在提醒孩子注意,却不知这种提醒会变成一种强调,强调“你这个缺点好严重,你毛病好多”,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则是一种心理暗示:我就是这样的。当孩子接受了他就是这样的,也就破罐子破摔不会去改变了。

改变一个缺点需要动力,需要孩子有这样的信心:我不是这样的或没有这么严重,是你们误会了。或者我虽然现在是这样的,但我可以改变。一旦孩子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并且已经病入膏肓了,他还有动力去改变吗?

所以,帮孩子改掉身上的一些不好的特质,有一个共同的方法,就是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因为标签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就是给孩子扣帽子,也容易对孩子一些不太严重的行为上纲上线,同时,标签容易给孩子定性,对孩子是一种指责,进而对孩子造成一种无形的伤害。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也就是不要在孩子还这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就只能往这个方向发展了”,哪怕这不是一个坏标签,也不要轻易地贴在孩子身上,因为这会限制孩子的发展。比如,我就常常反感别人说我是一个“文艺青年”,并不是因为我讨厌“文艺青年”这个称号,而只是觉得这么说好像我就只能是“文艺青年”了,但事实上,除了文艺,我还喜欢其他的很多东西,所以,贴标签会影响你对一个人的认知。

那么对孩子来说也是这样,用某一个标签给孩子一个认知,就会忽略对他其他方面的认知。事实上,孩子可以很宅,也可以很喜欢户外;孩子可以胡闹,也可以很乖巧;孩子可以偶尔有“公主病”,但大部分时间都明事理;孩子喜欢上网,但他同时也喜欢学习、画画、跳舞等。孩子是多面的,有无限的可能性,有不好的时候,也有很好的时候,客观、全面地认识孩子,宽容地看待孩子,不用标签对孩子形成一种束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会让孩子更加快乐地和父母相处。

不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不贴坏标签,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和爱,孩子能够因此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