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师让孩子上台发言我该怎么回复

老师让孩子上台发言我该怎么回复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上课不爱举手发言,原因多种多样。下面说说如果孩子不爱发言,第一,家长如何做?此时的学龄家长,几乎是近30至40多岁。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该引导时就引导,不行就顺其自然。两个孩子可能将来从事不同的职业,各自进入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认可你孩子不能主动发言等,成长中磕磕绊绊的正常行为,孩子只要身心健康,性格快慢都无所谓,无论怎样去走都不重要。

孩子上课不爱举手发言,原因多种多样。下面说说如果孩子不爱发言,第一,家长如何做?第二,老师让孩子在上课时主动发言所起的作用。

第一,家长如何做?

此时的学龄家长,几乎是近30至40多岁。走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路成长的过程、过程中不同的生活经历、经历中可能遭遇的不公平,让太多的家长深深的感受到,性格的外向和内向,会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和不会表达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影响太大了。这时,有家长可能会无意识地认为,是自己的长辈,在自己的童年没有给自己受教育的机会,或教会和帮到自己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很好地生存……

所以在生下唯一的孩子时,家长各怀各的心思:

(1)外向干练的家长,希望孩子长大,能和自己一样。女孩能做能说:进得厅堂,下得灶堂。男孩阳刚大气,谈吐得当,鹏程万里。

(2)内向木讷的家长,更是暗暗下决心,不能让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性格一定要学得外向大气,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交往顺畅……将来能很好地生存。

许多的家长误以为:孩子无论会说不会说,外向内向,只要从小“学”着多练练,上课“学”着大胆多发言,孩子就会大胆起来,就会外向阳光。所以孩子成长的路上,又多了一句话“重在参与”。孰不知大人和孩子的参与和参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的参与和参加,让许多脑子发育不全、性格各式各样的孩子,在其参与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时,会更加茫然而不知所措。因为只要是个“学”字。必然如学习“技能”般,是个慢活。因孩子个体和智力的差异,有好有坏。欲速则不达啊!

孩子不肯举手发言,老师一告状,理智点的家长,可能会先找找原因,无论能不能分析出,一般不会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责骂孩子再说;不理智的家长就会急死了,人家的孩子多好啊!多会说啊!我的孩子怎会这样啊?责骂先不说,唠叨是逃不掉的:发个言也不会,将来如何与人交流啊?不积极,不努力,不自觉,一顶顶帽子无形地给孩子扣上了。

我有个朋友就因为老师说孩子发言不主动,当着我的面,一边用手指使劲点着孩子的脑瓜,一边大声斥责:“像你爸一样,三拳打不出个闷‘气’来,将来只能是个要饭的料。我和你说了多少次了?要听老师的话,要‘学’会主动发言,你为什么就做不到?(这里省略300个字)”孩子可怜的眼泪一串串……你说孩子再到校,会不会发言?就是真会发言,这样的教育,将来就一定是个有用的人吗?

说到“将来”,想起冬儿初中社会实践时,很让我感慨的一件事。初中孩子相对小学,老师没要求一定要主动发言。冬儿回来说最喜欢地理课,因为可以坐着和老师自由对话聊天,冬儿原本这些东西会一点,喜欢很正常。我当时高兴而无知地认为:冬儿能主动和老师交流,将来走上社会一定能行。这个“行”到底是个什么?没有考虑过。

一天,冬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电话让送相机到农贸市场,我和冬儿爸赶了去。冬儿的同学分散在各处,有的写菜价,有的帮卖菜……冬儿爸帮忙照相。过一会冬儿爸对着一个孩子边拍照边叫我,我过去一看,吃了一惊:这个小个子漂亮女孩对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手里拿着个萝卜,满腔热情地不停大声吆喝,真像自己的生意一般的投入。赶快扫了一眼,看到肉摊后的冬儿,有人过来,嘴张了张,吐出自己才可能听到的话:“要不要买肉?”回家后,冬儿不停地说,我算服了她……因为这个同学的成绩几乎是全班倒数,在班里不要说发言,就是平时说话也不多。

晚上冬儿睡了,翻开她的周记:“我真佩服某某:‘卖菜咧,卖菜咧,走一走,瞧一瞧,又新鲜又便宜的大萝卜,大家来买呀!不会上当哟!’当时,想我要是她,有个地缝就钻进去了,多不好意思啊!可她这招真管用,引得一堆人过去,做成了多笔生意,太能干了。可怜我站得脚酸,不是卖肉叔叔帮忙,可能一笔也卖不出去……”

我看完暗暗好笑,和冬儿爸大大感叹了一番。这说明了什么?家长们一看就明白。

所以家长们真不用为孩子多担这份心,孩子能发言最好,不能发言肯定有不想发言的理由,更不要出现下面的事:

(1)不停地用所谓的大道理,强迫孩子:孩子只知道,主动发言大人喜欢,老师喜欢,但自己肯定不喜欢。什么为了明天,为了这,为了那的大道理对个不想发言的慢孩子来说,听到耳中,只能是活受罪,根本不会有任何作用。想想也是,要是能有作用,老师就不会告状了。这种强迫孩子到校发言的行为,让孩子心生厌烦,还恨死老师;“太可恨了,又来告状。”上学更加不会发言了,一个孩子如何会想到老师是好心,和你爸妈的想法一样,让你能多学点知识的同时,大胆交流,阳光成长……

(2)物质诱惑:家长为了孩子能主动在校发言,硬的不行来软的。可能会用物质诱惑等手段让孩子到校举手发言。这样的结果更是带来了太多的功利,孩子能不能在校发言在其次,但成长的路上,行为习惯肯定负面多多。真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所以家长一定要明白,老师虽然是好意,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养育方式的不一,决定了孩子的行为肯定不会一样。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该引导时就引导,不行就顺其自然。

如果一个班的孩子都如一个模子刻出,才是最可怕的事:小小精灵一样的孩子,无意中发现,发言多可能老师喜欢。为了让老师喜欢自己,一下就会学乖,上课胡乱发个言,自己先学油了。变得少年老成,没了真我,这样发展下去是个什么样子?所谓发言会了,能说会道了又如何?想都不敢想这种孩子将来会怎样?

我生平最不喜欢之人,就是油嘴滑舌。老实本分之人可能开始不太让人接受,但深入了解后,人们还是喜欢后者。因为这和忠厚、朴实、善良更能相联系。人与人相处,人们更喜欢周围不用小心防备的人,这样才会活得不累。

不是说“会说之人”就没有上面的品德;反而,如果“会说之人”有了上面的品德,则更可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胜出一筹。但只要是个人,无论成人、孩子,都有优缺点。就如上面所列:冬儿在学校、同学、老师面前,侃侃而谈,指点江山,到了农贸市场,胆小如鼠。冬儿的这位同学,虽然在校可能发言很少,学习不好,但在农贸市场,犹如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青菜、萝卜都是她的兵,指点江山、游刃有余。两个孩子,将来谁更能在社会上立足?真是没有可比性。两个孩子可能将来从事不同的职业,各自进入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我深信如果两个孩子按她们的个性慢慢自然发展,则一定会有虽然道路不同,但同样精彩的人生。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认可你孩子不能主动发言等,成长中磕磕绊绊的正常行为,孩子只要身心健康,性格快慢都无所谓,无论怎样去走都不重要。只要在慢慢长大的路上,当面对困难时,百折不饶、坚强、坚持,才是孩子走好人生的基点,相信自己的孩子,有了这些培养内心强大的动力,一定会走好自己的人生。

不要把你这一生的不如意,自己一生不能实现的所谓希望,强加给孩子。更不能自己一生太如意,就要孩子成为你的翻版,强迫孩子的明天一定要和你一样……条条大路通罗马

其实,孩子在校能否积极发言,除了个性以外,老师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第二,老师让孩子在上课时主动发言所起的作用。

老师为什么会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因为灵魂是看不到,摸不到,但能左右人的行为和意识的一个客观存在。这个客观存在随着一个小生命慢慢长大,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发生质的变化。在孩子成长和吸收各种知识的最重要的时间段,3~18岁,一共15年,除了家人以外,真正能肯定和否定孩子,并且帮助孩子灵魂渐渐丰满,引领孩子行为和意识向前发展的就只有老师了。老师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就是:老师的行为和意识有可能决定孩子的命运,可能引导孩子将来的人生,所以老师是除了家长以外,孩子最重要的灵魂塑造者。

所以孩子在校的行为,老师所起的作用最大,包括引导孩子积极主动举手发言。

(1)一视同仁,真心地爱孩子。

在我局所办的英语学校,发现有个孩子,每次老师让发言,还没说举手,他就脱口而出,无论对错,总是兴致很高。一天和他妈聊天,说到孩子喜欢发言。她妈(我们办公大楼的一个朋友)惊讶地说:“他在学校不发言,老师为此说孩子太内向,让我多和孩子交流,也搞不明白,在家很喜欢说,一点也不内向,就是不主动在校发言。在这儿喜欢发言?……”孩子正好走过来,我摸着他的头,开玩笑地说:“你在学校是不是没听懂?不喜欢发言。在这儿学得认真?所以喜欢发言?”“才不是咧,我听得懂。举手时,老师就没有点我起来发过言,天天就是叫几个老师的孩子发言,所以不高兴发言了。这的外教老师对我们好,说错了也不会批评,还有糖果吃。”听了真是感慨,现在的孩子多敏感,这哪是孩子不喜欢发言,是孩子在班里被老师另眼相看,孩子一下就感觉出来了,而且还为此伤到自尊,不想发言了。

除了上面的原因,有的老师点来点去,就是几个喜欢发言的或能给班级带来荣誉的孩子,这样的做法,打击了许多孩子的积极性,传导了一个非常错误的信息,老师不喜欢“我”,不爱“我”。对老师所谓的教真不一定能听进去,接下来发言会不太主动,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明明一个很开朗外向的孩子,老师教了三年,还当了个内向孩子来看?这样的老师真了解孩子?所以老师只有一视同仁,真心地了解和爱孩子,和孩子产生共鸣,孩子才可能学习好并积极主动地发言。

(2)老师面对不理解的家长一定要有胸怀,能宽容。

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有层次高低之分,有修养高低之分,有脾气好坏之分。所以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学习或其他不好,就会对老师吹毛求疵,要求过高,一点不奇怪。反过来,老师也是个凡人,也可能是家长,天天做着许多虽然应该,但的确很累人的工作,还不被家长理解,心中的怨气无意间就会撒到孩子头上,也同样见怪不怪了。

有个朋友和我说,孩子上课不太爱发言,被老师叫到学校一通训,说没教好孩子,所以和老师吵得差点打起来……听了真是冷汗都下来了。这个老师,我非常熟悉,很好的人。一提到这个家长更是气得要吐血。说到伤心处,讲了狠话:“这样的家长,想来孩子长大后也不会好到哪里,我就是不会上课叫他孩子发言……”

这位朋友的确是个不会说话,又不太讲理,脾气还非常暴躁之人,能想得出和老师吵起来会是什么样子。他的孩子虽然有点内向,在一个是非家中长大,但非常懂事,学习自觉、努力,是个可爱的女孩。因为家长这种粗暴态度,让老师对个孩子产生了不必要的厌烦。接下来孩子肯定怕死老师,更不会在课堂上发言。

为了这孩子,和老师聊了一个下午……最后和老师达成了一个共识:老师这个职业面对的不仅是有思想的,慢慢在长大的生命,而且还要面对和包容孩子背后的家长们。职业的神圣和特殊也在这,更是一个大写的“爱”字在面前时时闪现。这个老师真是不错,后来主动并时时让孩子起来发言,孩子后来学习越来越好,还考进了很好的初中。坏事变成了好事。

所以无论是谁?只要选择了老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只有去学会包容、更要有宽广的胸怀面对家长们。特别是面对家长不良行为的“因”,不能把“果”报到孩子的头上,孩子是无辜的。

(3)老师布置任务一样的举手发言。

如前面讲到的一个例子:张老师让同学们必须每星期发三次言。虽然带了一点强迫,对孩子而言是个一定要完成的任务,但这种被动的方法的确会让孩子没话找话说,动脑子找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话题,无形中让不善言表的孩子开了口。就如一个成人上班,领导交办一个自认为无法完成,但又必须无条件地去完成的工作。这中间的经过无论好坏,最后的结果,对这个成人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所以张老师的这个方法虽然被动,但从长远看,六年下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更要客观地对待孩子产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地帮到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