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个问题家庭儿童的转变

一个问题家庭儿童的转变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来信者是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师——一名大学生。

这是一次信函咨询。来信者是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师——一名大学生。来信说:“小男孩鑫,今年10岁,小学2年级。生长在一个大家庭里面,父母白天出去工作,晚上回家。有时会辅导他做功课。鑫中午放学回家,都是爷爷奶奶照顾。但爷爷奶奶很明显偏心他的堂弟,几乎不将他当自己的孙子。鑫有病或者不吃饭,爷爷奶奶除了打骂,几乎是置之不理。鑫中午通常都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自己吃饭,像个野孩子。家里其他的大人,总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鑫。于是最近鑫竟然开始直指着他的爷爷责骂说,你去死吧!鑫只怕妈妈,然而由于他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只有晚上回家才能监督他做作业。班主任曾建议他妈妈先放弃工作,全心全意在家陪小孩,然而妈妈考虑到这份工作薪资比较高,算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支柱,如果放弃了,可能家里的经济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一直没有放弃。目前这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差,鑫的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联系过他父母多次,老师几乎打算放弃对该生的教育。鑫的具体行为表现如下:

1.在上课期间,如果遇到他不感兴趣的内容,要么就开始发呆,要么就做小动作。对于感兴趣的则很积极发言。有时候发呆的时候,老师注意到他的眼神有点空洞。事后问他刚刚在想什么,他也说不上来。

2.平日做作业,不管是课堂还是家庭作业,一定要有人监督他才会动手做,只要你一转身他就开始玩笔或玩口水,即使在班级也是如此。这也导致了老师无奈。在家里,如果没有人在他身边监督,他不是在看电视就是玩玩具。

3.老师注意到,鑫的注意力其实是可以集中的,只是无法集中到学习上,比如平时玩变形金刚,他就可以注意力非常集中地高效地拼出作品。

4.小时候的字迹相当端正,而最近的字写的越来越应付,越来越潦草。鑫经常骗家里人说没有作业,或者就直接自行伪造作业,导致作业从没按时按量完成过。

5.日常做任何事都慢吞吞的没有一点时间概念。包括吃饭、写作业等。单元测试的时候,经常没有时间概念,题目只完成一半。以前完成的质量还可以,现在正确率越来越低,都是一些粗心的错误。老师说考试时一定要在他身边催他做,他才做。当遇到忘记或者不会写的字,他就干脆停在那边发呆或者做小动作。

6.自己答应的事从来做不到,家长表示如果鑫表现好给奖励,刚开始鑫听了很积极,到付诸行动时候又不能做到。

7.有时,家长看到他不想做的作业,叫他先停下来不要做,他就偏要做。组词或写作文时父母有时也指导他,告诉他怎样写更好,他就偏要按自己想法写。

8.看到人多的时候,有点人来疯。什么鬼脸和不好的行为都会表现出来。

9.鑫只怕他妈妈一个人,可是最近也渐渐的不再怕了。妈妈对他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妈妈恨铁不成钢,多次打他,看着在小孩身上留下的伤口,妈妈自己心疼的直流泪。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有人监督,他妈妈正在设法寻找家教老师,然而因为家住在城乡结合部附近的某村庄,家教比较难寻到。而学校老师又不想接收这样的学生。这是该生的基本情况。”

咨询师回复:

“看了您介绍的情况。我认为孩子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个性发展的问题,二是学习习惯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出现都与家庭状况以及教师有关。根据您来信介绍的情况,家庭教育教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孩子得不到长辈公平对待,父母太忙很少有时间关心孩子;学校教师缺乏正确引导该学生成长的方法与责任心等。这样,孩子得不到成人的关爱、赏识和正确的引导,个性不能获得健康发展,同时逐渐性格形成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具体分析如下:因为父母经常不在家,可能使孩子缺乏安全感;极少受到成人关注,所以“人来疯”(其实该孩子“人来疯”与他极力想引起成人的注意有关);在学校因为学习习惯不好,所以成绩较差;得不到老师表扬,于是更加没有自信,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等。

咨询建议如下:

(1)建议其父母带孩子上有关医疗机构做医学诊断。首先排除精神疾病的可能性,然后再考虑做心理咨询。

(2)如果有条件,建议鑫的一家能否尽早搬出大家庭,不与爷爷奶奶同住,避免家庭矛盾激化以及亲子关系的冲突加剧,也避免由于成人教养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带给孩子错误信息,从而无法获得正确行为。

(3)父母亲应当与孩子好好沟通,凡是他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肯定表扬。

(4)父母平时应当注意利用一切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如制定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表,强制要求自己每天与孩子沟通交流。尤其周末或晚上回家后。

(5)家长和其他人都不要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而是关心和赞赏他其他方面的进步。

(6)家长必须持之以恒地用正确的教育教养态度和行为来影响孩子,一曝十寒是无效的。

(7)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应全力支持和协助家教老师的工作。

(8)建议家长以积极的态度与老师就孩子教育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争取老师的支持,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9)建议请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做家教,这样既补课也可对该孩子做心理行为矫正。

这个孩子不愿意到咨询中心,其父母也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与咨询师面谈。咨询师的建议通过孩子的家庭教师实施。目前虽然经过家庭教师和家长的努力,孩子有一定进步。但是由于他的问题由来已久,需要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稳定的进步。

(作者 李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