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园密切配合幼儿入园快乐

家园密切配合幼儿入园快乐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入园初期孩子免不了要“哭闹”,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情绪宣泄。因此见孩子初次入园哭闹不止时,有的父母不忍心放下孩子任凭孩子纠缠,或放心不下躲在门后墙角偷看,根本不理老师的解释和劝说。不要说陌生的幼儿园,就连父母的家也不太熟悉,怎么能不让孩子哭闹呢?爸爸妈妈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佳佳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孩子是第一次从温暖的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园,对周围的人、事、物都不熟悉,所以在初入园时,我们看到有一部分孩子迈的很顺利,有一部分孩子却走的磕磕绊绊,要经历一段相对困难的适应期。作为家长应该正确面对,积极与教师配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尽快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使孩子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

一、情景再现与分析

每年三月份和九月份的第一周是幼儿园最“热闹”的时间,有人形象地叫“哭三月、闹九月”。瞧:开学的第一天,有的孩子搂住爸爸的脖子不放手、有的拽住妈妈的衣角不松手、还有的拳打脚踢、甚至咬人、挠人,任凭教师怎样的抱哄都无济于事。我要妈妈、我要奶奶、我要回家……孩子们一声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怎能让年轻的父母放心去工作?又怎能让百般疼爱孙子的爷爷奶奶安心回家呢?于是另一种情景又上演了,幼儿园的院子里站着久久不愿离去的爸爸妈妈,大门口徘徊着含着眼泪的爷爷奶奶。顿时幼儿园变得“热闹非凡,门庭若市”。

其实这些表现和反应都是正常的,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因为孩子在入园的前三年大都是在熟悉温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生活的,对父母和亲人产生了依恋感,突然间当孩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空间,孩子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甚至个别孩子还疑惑妈妈不要他了。因为三岁的孩子正处在分离焦虑的关键期。所以入园初期孩子免不了要“哭闹”,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情绪宣泄。面对着生活环境由家庭到幼儿园的转变时,自然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害怕家人离开。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更加剧了孩子的恐惧感和焦虑心情。所以如何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能积极地、主动地上幼儿园,并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如果在入园前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人园前准备工作,就会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入园适应期。

二、认真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

宝宝刚入园时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有的很大方的融入到了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中;有的反应不是很强烈,还能比较快的接受幼儿园的新生活;有的则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这些不同情况除了孩子所生活的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等因素不同外,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和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祖父母、父母的多重关爱导致孩子任性霸道,唯我独尊,再加上长辈的精心呵护,包办代替,孩子们更是动手能力差,事事离不开成人的精心帮助。因此见孩子初次入园哭闹不止时,有的父母不忍心放下孩子任凭孩子纠缠,或放心不下躲在门后墙角偷看,根本不理老师的解释和劝说。爷爷奶奶就更不要说了,当小孙子在窗内大声哭叫时,老人家在窗外偷偷抹眼泪,或干脆来个“陪园”,让老师哭笑不得。再因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易受感染,本来不哭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哭闹时也开始哭了,也要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来陪自己,导致老师的教育方法“失灵”,正常教学工作无法运转。所以年轻的父母有必要提前了解一些幼儿心理特点,掌握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它可以帮助您正确认识自己的宝宝,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适宜的引导和训练,促进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使宝宝入园后才能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为此,父母要做好宝宝入园前的准备。

(一)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

佳佳是一个既漂亮又听话的小女孩,平时显得特别文静,却又胆小怕生。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孩子从一岁起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直到入园前两天父母才将她接过来,这样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孩子有着很多的不适应。不要说陌生的幼儿园,就连父母的家也不太熟悉,怎么能不让孩子哭闹呢?爸爸妈妈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佳佳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孩子很敏感,她会从成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

涛涛是一个活泼又聪明的孩子,虽说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但平时爷爷奶奶两人带都有点困难,属于典型的淘气宝。家人就经常用“你再不听话,把你送到幼儿园,叫老师好好收拾;看你这么调皮,上幼儿园去,让老师把你关进黑房子去;唉!等上了幼儿园你就没有这么自由了……”

诸如此类的话,让孩子认为老师很凶,幼儿园黑黑的好可怕,是专门惩罚孩子的地方,还未入园就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和恐惧感。而父母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向一些入园就能适应集体生活、不哭不闹的孩子家长做了问卷调查,发现这些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孩子入园前都用不同的方式鼓励过孩子。比如贝贝的妈妈告诉孩子:“宝宝真乖,过几天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也有跟你一样大的宝宝,我们去找他们玩好不好?”,这样的鼓励对孩子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带孩子熟悉环境,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入园前,尽量让孩子与社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要关在家里,每天有意识给孩子独处的时间,经常安排家庭中和家庭外的分离训练(让孩子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即使不是在自己的家中,妈妈也会来接自己)。对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要为他们创造机会多接触陌生人。

在入园前,可以先带孩子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和游戏设施,看看教室的桌椅板凳。这样宝宝入园后,就不会因为环境的陌生而产生过分的紧张情绪。幼儿园里的滑梯、转转椅、积木等游戏设施以及老师教孩子唱歌、跳舞、画画等活动,都会对宝宝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宝宝对上幼儿园产生一种向往之情。

(三)利用现代媒体消除宝宝的紧张感

在日常生活中,让宝宝多看少儿电视节目,了解同龄小朋友的演出,告诉宝宝,这些小朋友之所以表演得那么好,都是幼儿园老师教的;如果可能,让宝宝接触一下幼儿园里的老师,这样宝宝入园后,就不会因为不认识老师和小朋友而感到陌生和紧张。

(四)提前培养宝宝入园所需的生活能力的准备

1.独立吃饭:父母应鼓励宝宝试着自己吃饭,不必过分担心宝宝会把饭菜洒得到处都是。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物品从而避免事后遗留很多家务。如在宝宝饭桌周围铺一些废报纸;使用打不破的碗;给宝宝穿上易清洗的“吃饭服”等。

2.独立喝水:刚开始时,在杯子里倒少量的水,就不会把衣服弄得太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慢慢增量,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3.独立洗手:习惯的养成很容易,只要稍加留意,就会成功。

4.独立穿脱衣服:家长首先要给宝宝提供方便穿脱的衣服、裤子和鞋,不要仅仅考虑美观因素。服装穿脱如果过于繁琐,会给宝宝增加心理压力

5.独立大小便:宝宝入园前在家里一般用坐便,但幼儿园大都是蹲便,宝宝对此不习惯,也是入园后问题比较多的一环。可以进行一些模拟练习,在地板上摆上两块砖,逐渐加宽两块砖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家长和宝宝比赛蹲下、起来的动作。要告诉宝宝憋便的害处,注意观察宝宝大便的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6.养成午睡的习惯:在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这是保证宝宝有充足睡眠,利于宝宝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对于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宝宝,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能让宝宝养成午睡习惯。

7.敢于表达意愿:让宝宝能清楚、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我渴了,我饿了,我要上厕所等。

三、正确处理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首先,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分离焦虑不仅出现在宝宝的身上,也会同时出现在家长的身上。父母应该认识到宝宝刚上幼儿园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正常现象,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成人的分离焦虑,不让自己的消极情绪影响宝宝,是家长要做的重要功课。父母要接受宝宝的哭闹现象,尽量不生气、不伤心、不焦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更要做好爷爷奶奶的工作,不要让老人在宝宝哭闹的时候给宝宝退缩的机会,那样会适得其反。同时家长应充分参与到宝宝入园活动中,不断地安慰宝宝,多介绍幼儿园有趣的、有吸引力的地方。帮助宝宝在有安全感的情况下接受老师,愿意与小伙伴一起游戏,这样可以慢慢减轻宝宝的依赖性。

其次,以诚相待,不欺骗孩子。常常在幼儿园看到这样一幕——妈妈把哭泣的孩子交给老师,然后告诉宝宝:“宝贝,妈妈去一下洗手间。”然后妈妈忍痛悄悄离开幼儿园。妈妈以为这只是善意的欺骗,可以减轻孩子分离时的痛苦。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却遭遇了最信任的人——妈妈的欺骗!对宝宝来说,最值得信任的人突然之间变得不再可以相信,这个原本安全的世界也就更不安全了!妈妈善意的欺骗并没有减轻孩子的痛苦,而是让宝宝的分离焦虑不断增强。如果父母诚实地告诉孩子:妈妈必须离开,因为妈妈要去上班,但是妈妈保证下午五点钟一定来接宝宝。在下午五点妈妈准时出现在幼儿园。不断重复这样的分离、重逢,宝宝虽然在开始时难以接受,但很快会因为父母的言出必行,而对爸爸妈妈更加信任。孩子会更快地认识到:虽然面临着和爸爸妈妈的分离,但是爸爸妈妈仍然会在固定的时间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慢慢地就会产生稳定的安全感,宝宝的分离焦虑自然就会逐步减轻了。

再次,帮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在家里孩子是绝对的自由,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而在幼儿园里,或多或少要受到集体生活的限制,如吃饭、午睡、游戏等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这些都让孩子觉得很不自由,与家里不一样。所以在宝宝初入园的一两周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反应。同时家长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策略,有效地帮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几个案例给您一些启示。

案例一:明明是一个典型的入园难的孩子。早晨抱着家长的腿不放手,搞得家长欲走不忍,欲留不能。妈妈听到明明哭闹,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观望。为减轻明明的哭闹,在送孩子时就采取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方式。

行为分析:妈妈告诉老师,在入园前家人对宝宝进行过有关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带孩子去公园、广场有意让明明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还参观过幼儿园、也讲了不少的道理,但他还是哭闹。其实平时给孩子讲道理,未必宝宝听得懂,即使宝宝听懂了,也不能执行,即使宝宝执行了,他的情感也未必能够接受,这是因为宝宝的知、情、意、行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协调能力,所以虽然他牢记和明白了小朋友都要上学的道理,但在情感上还是舍不得离开亲爱的妈妈,抓着妈妈不放,边哭边喊“我要妈妈”是宝宝入园时普遍出现的分离焦虑现象。

应对方法:家长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送完宝宝后要尽快离开,要相信老师。要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上班一样,这是任务。”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方式送孩子。

案例二:阳阳的爸爸说:“觉得很奇怪,刚开学的几天阳阳很乐意来幼儿园,每天很早就起来了,这几天就不肯起床,不愿意上幼儿园,是不是老师批评了、还是有小朋友欺负了?”

分析:阳阳属于好奇心强、不怕生的孩子。一开始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兴趣,漂亮的滑梯、有趣的玩具、新鲜的床铺、香喷喷的饭菜等等都吸引着阳阳,但几天后就不乐意了,是他的新鲜感,好奇心都得到了暂时的满足,觉得幼儿园没有什么好玩的,没有家中自由。

措施:与老师沟通,当着宝宝的面说说宝宝在家的良好表现,老师给予及时表扬。同时老师向家长了解宝宝的一些兴趣爱好,提供这方面的机会,提高宝宝来园的兴趣和积极性。

案例三:彤彤不习惯在幼儿园午睡,一到午睡时间就哭闹,自己没睡好,还影响了其他小朋友休息。

行为分析:彤彤不愿午睡,主要原因是在家一直没有养成午睡的习惯。平时早上起床较晚,白天睡觉时间不定,睡觉还要专人陪伴,所以初入园就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的作息时间。

应对方法:宝宝睡觉时防范意识特别强,尤其是换了陌生的环境,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睡前特别容易哭闹。这在开始阶段都是很正常的。培养宝宝早睡早起的习惯,当决定送宝宝入园时,就要提前几个月有意培养宝宝定时独立午睡的习惯。刚入园的宝宝想念爸爸妈妈,晚上回家比较兴奋,家长不要陪宝宝玩得太晚、太兴奋,睡前洗个热水澡,有利于睡眠。

案例四:星星入园不到一个月,而感冒就得了三次。

行为分析:由于3岁前的孩子大都是在家庭中由专人看护,环境比较小,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比较低。因为这时宝宝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善,身体的免疫功能还比较差,所以宝宝一进入幼儿园集体环境中,就容易感冒并交叉感染。

应对方法:如果孩子只是一般的咳嗽或流鼻涕,除必要的治疗之外,家长还是坚持送宝宝上幼儿园,如果服药,向老师说明情况。若孩子稍有小病就放弃上幼儿园,反而会延长其适应期。周末时,尽量按幼儿园作息时间安排活动,让宝宝准时吃饭、休息。平时要加强运动、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

案例五:娜娜入园前很少跟小朋友接触,性格比较内向。入园后面对这么多小朋友,有点胆怯,也不敢主动加入到小伙伴的游戏中。

行为分析:老师一问她说“没人和我玩”。因为3岁左右的孩子还处于被动交往的水平,刚入园的宝宝普遍如此,喜欢独立游戏,还没有学会与小伙伴一起玩,也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从被动交往到主动交往需要一个过程,家长需要先培养宝宝主动交往的意识和态度,并指导宝宝学会正确的交往行为与方式,有利于孩子的交往能力从主动交往发展到善于交往。

应对方法:多鼓励孩子与邻居的宝宝一起玩,多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者带宝宝去公园、广场等人多的地方活动活动。家长有意给孩子创造机会,请邻居或朋友的孩子来家做客,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等。避免为了宝宝的安全,总是让宝宝呆在家里,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

四、积极投入到家园共育中

经过一两周的时间,多数宝宝终于可以正常入园了。家长松了一口气,总算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注和扶持。良好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默契配合,更有利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孩子入园后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一)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

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点进步,如有了新朋友、学会一首儿歌、认识了自己的毛巾号和杯子号等等,父母应及时鼓励表扬。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家里的时候,要兴致勃勃地和孩子讨论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和孩子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不妨加上夸张的语气和表情,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在为他感到高兴和自豪,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从而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愿望。家长尽量避免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老师批评你了吗?小朋友欺负了吗?”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家长应及时转移话题,避免谈幼儿园不愉快的事。

(二)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孩子新入园时,常常会发生这类的现象:强强小朋友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他也想玩。一开始他只看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应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交往技巧。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等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三)多与教师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

孩子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最重要的还是要与老师尽快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和理解,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态度;家长如果主动与老师沟通,帮助老师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情绪表现,如宝宝在家的表现,对幼儿园、老师的印象,童言无忌,宝宝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反应修正自己的方法,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因此家长不论工作多繁忙,也要保持与幼儿园及老师的联系,有针对性的互通信息,在宝宝生理、心理、学习、生活有变化和困惑时及时交流,采取措施。分离焦虑,是每个宝宝和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应对分离焦虑,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携手互助,共同努力!

总之,对待新入园的孩子,家长和幼儿园的任务,不是阻止或杜绝孩子的哭声,而是如何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因为3岁左右的孩子初次离开家庭,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总会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只要家园相互沟通、共同携手,孩子才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经过2周左右的时间,您会惊喜地发现宝宝变了,这就为孩子今后成为一个独立、自强、自律的人打下最初的基础。

温馨提示:

1.送孩子入园后家长要果断离开,尽量不与哭闹的孩子纠缠。

2.入园初期家长要坚持送孩子,并鼓励孩子,使孩子慢慢地喜欢上幼儿园。

3.当孩子流露出不愿上幼儿园的情绪时,家长要坚持送孩子入园,不迁就。

4.要及时和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减少自我心理压力,坚定送孩子上幼儿园的信心,安心从事工作。

5.当孩子在家淘气时不用“送幼儿园”或“告老师”等言语吓唬,而是耐心疏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家长与教师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形成合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