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怀疑和责骂对孩子伤害很深

怀疑和责骂对孩子伤害很深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林的妈妈肯定对儿子的异常感到苦恼,想证实自己的怀疑。怀疑和责骂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恶化,不但不会改变孩子的行为,还会让孩子越来越远离“暴躁、爱说教、爱责备”的父母。

作为父母的我们,都在随时关注自己的子女,都想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的子女,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准备随时伸出双手拥抱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可是,有时候,子女并不是随时将自己的一切向父母敞开。父母在焦躁、无计可施之时,可能会疑神疑鬼,伤害孩子的感情。

典型案例

上小学的时候,小林学习成绩就十分出色,还经常在各种活动中得奖。每天接小林回家的时候是妈妈最开心的时光,一路上,小林会一直喋喋不休地讲学校里发生的各种趣闻轶事。小林也十分依赖自己的妈妈,常常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陪伴着可爱的儿子,妈妈非常满足。

很快,小林到了上中学的年纪,考上了重点班。妈妈当然也很得意,辛苦陪伴的儿子也算有出息。

可是,就在昨天的家长会上,小林妈妈觉得自己丢尽了颜面。满以为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可看到的却是小林成绩大幅度下滑,照这样下去,他可能被划出重点班。

回到家,小林妈妈越想越觉得儿子最近表现异常。他一回家就窝进自己的房间不出来,原本以为他是在认真写作业,经常写到很晚。他也很少和家人聊天了,每天看上去都是一幅心事重重的样子。思来想去,小林妈妈就越觉得有问题,儿子该不会是早恋了吧。

这下,小林妈妈的内心没法平静了。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趁着儿子睡着后,偷偷潜入儿子的房间。将儿子的日记手机短信、手机联系人都翻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东西。小林妈妈并未罢休,打开电脑,将儿子的QQ、微博都查看了一遍,仍然一无所获。

这样几天之后,小林妈妈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却被儿子发现了妈妈偷看了他的东西。儿子和妈妈大吵了一架,警告妈妈不要随便动自己的东西。此后,儿子的日记本、手机每晚睡觉前一定锁起来,QQ设置了权限,微博干脆不更新了。

没办法,妈妈只好摊牌,问儿子成绩下滑,到底是什么原因。虽然很担心是自己猜测的原因,但证实之后总会想到办法挽救儿子。令小林妈妈没想到的是,儿子沉默了一会儿,抬头装作无所谓的样子说:“只是一次考试,上次没发挥好,你何必那么紧张?”说完,翻出最近考试的成绩,丢给了妈妈。妈妈接过成绩单,也沉默了,原来,上次真是发挥失常了。

妈妈很后悔自己的“轻举妄动”。可是,小林的眼神越来越冷漠了,和妈妈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了。妈妈很想找回曾经的小林,几次努力之后,小林拒绝得十分干脆:“我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请你尊重我的隐私。”

专家解读

要多给予孩子引导和鼓励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双方“心理交流”的过程。小时候,孩子无忧无虑,愿意敞开心扉和父母交流,这时候,教育过程中的“心理交流”会进行得很顺畅。正如案例中的小林,小时候和妈妈相处,双方都没有压力,都很愉悦。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渐渐要求建立自己的私人空间,和父母的“心理交流”就会不那么顺畅,有些事只想藏在自己心里或者和朋友分享,把父母当作对立者。这时候,如果父母出面询问或者过度干涉会制造家庭中的紧张气氛,更容易将孩子推向自我保护的封闭状态。

小林的妈妈肯定对儿子的异常感到苦恼,想证实自己的怀疑。有些父母,面对孩子的改变或异常,或者偶尔的错误行为便对孩子横加指责,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曾有学者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撰文指出“相比较肉体处罚,父母对孩子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更有可能在以后的岁月给他们造成心理问题”。很有可能的情况是,“遭受辱骂容易让人产生压力,心情紧张,这又影响了他们大脑中某些脆弱区域的正常发育,导致他们在精神方面出现一些严重后果”。

怀疑和责骂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恶化,不但不会改变孩子的行为,还会让孩子越来越远离“暴躁、爱说教、爱责备”的父母。在教育学中,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则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怀疑和责骂传递给孩子的是自己哪里不够好,哪些地方做得很差,父母一再指责,就是对这些方面的强化,孩子也相信自己做得很差,怎么会有动力改进?

好父母修炼

坦诚,说出你心中的想法

无论如何,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平坦,你想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曾经的经验及教训帮助孩子。你应该先和孩子沟通你的想法,让他了解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干涉他的生活,或者对他横加指责才这么做的。你相信自己的成长经历会对现在的他有启发作用。

孩子,我爱你

如果你整天板着面孔训斥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你总觉得不够完美,都要挑出一些毛病。那么无论你有多爱你的孩子,无论你在背后为他默默付出多少,孩子都不会理解和接受。反之,还可能从你的行为中解读出“父母不爱我”“父母很讨厌我”。爱需要表达出来、表现出来,要让孩子知道你真的爱他,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他的爱。让孩子坚信,不论发生什么,不管他是否达到了要求,是否做错了什么,父母的爱都不会变。更不要用“爱”作为威胁工具和惩罚手段,说出“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之类的话,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我们的爱,可以有原则,但一定是无条件的。通过你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当孩子做错事,犯错误时,我们依然爱孩子。但是,我们不能纵容,应该耐心地引导和帮助孩子改正。让孩子明确,因为爱,你不舍得让他受委屈,不舍得看着他走弯路,不忍心让他一个人在痛苦中挣扎,所以你想了解他,亲近他。

找找你们的共同点

多讲一讲自己的故事,曾经的自己会引起孩子的共鸣,让孩子认为自己被理解、被体谅,会激发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欲望。孩子虽然小,但是他跟我们成人一样需要理解。因此,找一找你们之间的共同点,让他觉得父母可以亲近,清楚表达我们对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你的孩子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进程,无论是孩子的生理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孩子就要首先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不强求孩子做到现阶段无法做到的事情。尊重孩子,也要清楚孩子之间发展上的差异,不随便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让孩子迷失自己,产生骄傲或自卑的心理。尊重孩子,还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凡是孩子的事情,就将选择和决定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自己选择,并承担选择的结果。当孩子认为自己是被尊重的,有自己的空间和权利时,和父母的交流便不会让他心生畏惧和防范。同样的,他也会将更多的尊重回报给父母。

成长小贴士

1.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的私人空间上把“锁”。

2.多给孩子微笑的暗示,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

3.找到和孩子的共同爱好,做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