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儿做厚褥大被

为儿做厚褥大被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古代有一个孝子叫孟仁,少年丧父。孟仁从小在母亲的抚养教育下成长。学成以后,孟仁到军中服役,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孟仁想,老母为了抚养教育我成人,历尽辛劳,我今天做了官,也该让她享享清福了。于是,孟仁亲手编织了渔网,从官家的鱼塘捕了一些鱼,制成腌鱼干,送给家中的老母。

孟仁是三国时期吴国大臣,江夏(今湖北鄂城)人。

孟仁原名“孟宗”,因为当时吴国皇帝孙皓,字“元宗”,为避讳皇帝的“字”,而改孟宗为“孟仁”。

起初,孟仁任吴国监池司马、豫章太守,后又为吴国司空,掌管工程建设事宜。

我国古代,民间流传有一个“孟仁哭竹”的故事。

说古代有一个孝子叫孟仁,少年丧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十分孝敬他的母亲。有一次,他母亲生病想要吃竹笋煮的饭。当时正值冬天,竹笋不可能长出来。他觉得不能满足母亲的要求,很对不起母亲,就一个人跑到山林中,面对竹林痛哭了起来。

不料,他的哭声感动了大地,不一会儿,只见竹笋竟在冬天真的长了出来。孟仁赶紧抱着竹笋回家,为母亲煮了竹笋饭,母亲吃完病竟然真的好了。

古代撰辑《二十四孝》的人,作诗称赞道: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其实,这种故事是虚构的,只是为了鼓吹封建的孝道,把“孝”给神化了。

孟仁从小在母亲的抚养教育下成长。他的母亲很贤惠,知书达理。为把孟仁培养成材,在孟仁十岁时,就要送他到南阳(今属河南),跟随那里一个叫李肃的学者求学。

临行前,孟仁母亲亲手纺线织布,为儿子做了一条厚厚的褥子和一床很大很大的被子,让孟仁随身携带。

人们都知道,南阳地处河南、湖北交界的伏牛山地区。虽然要从江夏北去几百里地,但那里的气温也还是比较热的,用不着做那么厚的褥子,更不用盖那么大的被子。

邻人们知道了,都感到奇怪。于是,有人便问孟仁母:

“南阳同我们这里气温差不多,干吗要做这样的厚褥、大被呢?”

孟仁的母亲说:

“你们不知道,我儿孟仁,年幼无知,第一次离开家,单独到外面去,还不大懂得怎样和同伴们相处,也不会帮助别人。我想,他们一起求学的同伴,难免有缺衣少被的。我给他做厚褥、大被,倒不是怕孟仁受冻,我是说,他可以和那些家境贫穷的同伴同铺一条褥,同盖一条被。这样,能和那些品学都很好的同伴同床而卧,亲密无间,还可以受到良好的影响和熏陶。”

邻居们听孟仁母这样一说,都明白了母亲的意思,感叹地说:

“这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啊!”

学成以后,孟仁到军中服役,当了一名下级军官。不仅薪俸少,地位也低下。他觉得怀才不遇,深感不得志。为此,非常苦恼。

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由于房屋破旧,屋漏床湿,连个安睡的地方都没有。此情此景,不禁勾起了他悲观失意的伤感,他竟悲愤地失声哭了起来,哭得还很伤心。

母亲听到了哭声,感到奇怪,便起床问道:

“儿子,这深更半夜的,你哭什么?”

孟仁如实对母亲说:

“我是想,我读了那么多的书,学得也很好。今天,竟然混成这个样子。为此,我感到很难过。”

孟仁的母亲是个心胸豁达的人,她经受过种种磨难,深谙做人道理。她看儿子竟然如此经受不住生活的考验和磨难,便严肃地批评他说:

“生活困难一点儿,有什么可怕的?常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生活越困难,越要自强不息,绝不能因此而悲观失望,更不能因此而玩忽职守!”

孟仁接受了母亲的教诲,深刻地反省自己,觉得自己太悲观消极了。从此以后,便重新打起精神,好好地工作,努力出色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

后来,孟仁做了监池司马,负责监理官家的养鱼业。虽然儿子升官了,薪俸提高了,但孟仁的母亲,还像过去那样,照样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

孟仁想,老母为了抚养教育我成人,历尽辛劳,我今天做了官,也该让她享享清福了。于是,孟仁亲手编织了渔网,从官家的鱼塘捕了一些鱼,制成腌鱼干,送给家中的老母。他以为母亲会高兴。

然而,他错了。看到送去的鱼,母亲很不高兴,严厉地批评他说:

“你身为渔官,竟私自将官家的鱼拿回家里来,你也不怕旁人对你有意见?你赶快把鱼给我退回去,这种不义之财,我绝不能收!”

孟仁接受了母亲的批评,将鱼原封退回。

在母亲的教育下,孟仁为官以清廉闻名,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终生的教师。孟仁的母亲从他小时候,就注意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而且,在孟仁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注意对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孟仁一生成长的引路人,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母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