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怡色柔声谏亲过

怡色柔声谏亲过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亲有过,谏④使更;怡⑤吾⑥色,柔吾声。对于父母的过错,要通过正确的劝谏来解决,要和颜悦色地劝谈。《弟子规》不仅给我们提示了态度、方法,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劝谏的四个过程:从和颜悦色到悦色再谏,再到声泪俱下,最后到责打无怨。力谏三次之后,他仍然不采纳。他知道父亲这个举动是错误的,于全军不利。有一对夫妇,儿子五岁了。父母身上的缺点,作为儿女应该以感念其养育之恩而加以包容,决不能以此作为自己不孝的理由。

第7讲 怡色柔声谏亲过 泣颜哀语望亲更

一、原文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二、重点词语释义

①何:什么。②憎:不喜欢。③方:才。④谏:劝谏。⑤怡:愉快。⑥吾:我。⑦复:再一次。⑧号:哭着。⑨挞:打。⑩怨:怨言。

三、译文讲解

双亲从小就这么爱护我,我孝顺理所当然,是天经地义之事,怎么可以不孝!但如果尊长不喜欢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讨厌我,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依然对长辈孝敬,这就显出你的“孝”的圆满了。

对于父母的过错,要通过正确的劝谏来解决,要和颜悦色地劝谈。当父母听不进去时,等到他们心情好的时候再次和颜悦色地劝谏。如果这样父母还不能采纳,就算哭着喊着也要他们接受。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恼羞成怒,或者他不愿意听到我们这样劝他,即使被打了,也不应该有所怨恨。

四、阅读延伸

舜是传说中远古的帝王,五帝之一。他的父亲瞽瞍和他的继母以及继母之子象,四个人组成一个家庭,生活在一起。瞽瞍是一个有点痴傻的人,舜的继母和舜同父异母的弟弟曾几次想害死舜。舜修补谷仓时,他们两个人在下边放火,想把舜给烧死,结果舜就拿着两个斗笠从谷仓上跳了下来。不久,舜在挖井的时候,他的亲生父亲瞽瞍和他的同父异母弟弟想在上面倒土,准备把舜给活埋了,舜便挖了一个“U”字形地道逃掉了。即便这样,舜依然对父母非常孝顺,对异母弟弟非常关爱,所以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地。在中国的传说当中,舜在历山耕种,几只大象帮他耕地,鸟代他除杂草。尧帝听说了舜的这种德行,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且把王位禅让给了他。舜在做了天子以后,依然对他的父亲以及很憎恶他的继母恭恭敬敬,恪守孝道,还把他那个异母弟弟封为诸侯。孝能感动天,就可以感动凡人、教育凡人。这才是孝的真谛。

舜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什么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一个人品行有多高,成就就有多高,而品行,首先要看这个人是否孝顺。试问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能认真地做好其他事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在人生路上有一些过错是难免的,当父母有错误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及时地给予劝谏。《弟子规》不仅给我们提示了态度、方法,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劝谏的四个过程:从和颜悦色到悦色再谏,再到声泪俱下,最后到责打无怨。

我们可以从先人的所为中获得启示。唐太宗李世民,他年轻的时候,随着父亲李渊平定叛乱。一次恰逢战事,当时父亲决策连夜拔营要攻打另外一个地方。李世民(他当时还不是皇帝)就跟父亲说:“这样做的话,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成功,因为后面可能有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得到胜利,反而后面又可能被围剿,这样会对我军不利。”当时唐高祖(也就是他的父亲李渊)不采纳世民建议。力谏三次之后,他仍然不采纳。

眼见第二日父亲要将整个军队拔营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在父亲李渊帐篷外面嚎啕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为什么?他知道父亲这个举动是错误的,于全军不利。李渊在帐篷里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哭,还哭得非常伤心,便走出去查看。出了军帐之后,才知是他的儿子李世民,于是他问清原因。李世民这个时候就做最后一次劝解。李渊看到儿子这么伤心,他所分析的道理又那么地中肯,便及时停止这项军事行动。后来果不出李世民所料,真的有伏兵。

由于所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阅历不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此时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或请教有学问有阅历的人,寻到最佳的解决办法,确定父母确实有不对的地方再行劝谏,而且一定要注意方法。例如:父亲总是酗酒,可以在父亲酒醒后从有害身体方面进行劝谏,不要在父亲喝酒时或醉酒后进行劝谏。

真的与父母有意见分歧,平时应多与父母沟通,通过交流,两辈间的隔阂可以消除,彼此也就有了了解与认知,观念也就会相近或相同,就不会有意见分歧了。

有一对夫妇,儿子五岁了。二人因工作很忙,儿子一直都是奶奶帮着照顾,老人家都比较宠爱孩子。有一天,父亲下班回家,一进门,儿子就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这么多好吃的!”父亲一看,桌子上放着一大堆好吃的,就问儿子:“谁给你买的?”“奶奶买的!”儿子高兴地回答。这显然与父母教育孩子从小不要养成吃零食习惯的观念相悖。可奶奶毕竟是老人,就没说什么。过了一会,饭好了,大家都来吃饭,可儿子却不来,只吃刚买的饼干。父亲这下忍不住了,就对老母亲说:“妈,以后不要再给买零食了,又花钱又对身体没有好处!”可老母也很委屈:“我也不想给他买啊,可他不干啊,我也没办法啊,又不花你们的钱。”听老母亲这样说,再想想平时都是母亲照顾孩子,现在这样说母亲真是不应该,可也不能坐视不管啊!《弟子规》中不是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于是,上网查了很多关于吃零食对身体有害的例子,把这些故事讲给儿子听,儿子很懂事,马上就表示以后不吃零食了,还把这些故事讲给奶奶听,奶奶听了很高兴,告诉孙子:“以后再也不要让奶奶买零食了!”可见只要方法得当,父母会接受我们的劝谏的。代沟,只要沟通就可以逾越。

要知道,父母多年形成的对世界的认识是很难一时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巧妙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孝不是交换,更不是交易。现在我们很多人认为,尊敬是相互的,爸爸妈妈对我好,我要孝敬他。那另外一个意思是,爸爸妈妈如果因为某些主观原因,或者某种客观限制,对你的关顾差一点,你就有了不尽孝的理由了吗?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将自己抚育成人,这种大恩大德,做儿女的无论付出多少都是天经地义。母亲十月怀胎,忍受巨大痛苦将你生下来,她受的苦你又拿什么去补偿呢?你出生后父母为了你的生存节衣缩食,你又拿什么去回报呢?父母对你严厉一点就对他们发脾气,有的甚至离家出走,错误地认为:“你们对我严我就给你们点‘教训’,看还敢不敢管我”。父母身上的缺点,作为儿女应该以感念其养育之恩而加以包容,决不能以此作为自己不孝的理由。我们与人相处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无论是父母还是身边所有的人,纵使他们不好好待我,我依然要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如以怨报怨,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对立。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爱人者人皆爱之。

五、联系实际

(1)重要节日前询问父母喜欢吃什么想要什么;再告诉他们你想吃什么,想要什么;与父母去一次商场,回来做一个统计,父母满足了你多少件事,看一看你又满足了他们多少件事。

(2)做一次统计,从小到大,你让父母们感动过多少次,他们让你感动过多少次。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最好能写下来,与知心人交流一下,谈谈内心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