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性至柔,柔能胜刚

水性至柔,柔能胜刚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家主张守柔无为,因为柔弱的东西会变通,它善于改变自己,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在老子看来,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东西。因此,刚强的东西是走向死亡的东西,柔弱的东西是生机勃勃的东西。所以强大的东西处于劣势,柔弱的东西居于上风。

原 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七十八章》)

意 译

世间没有什么事物的柔弱能超过水,但是成功地冲击坚韧的东西也没有什么能够胜过水,因为水是任何物质都无法取代的。

弱小能够战胜强大,而柔弱能够战胜刚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真正施行起来也没有人能做到。

人生智慧

道家主张守柔无为,因为柔弱的东西会变通,它善于改变自己,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柔能克刚,可以说是自然界的一条重要法则,而老子哲学则是对这一条法则的高度概括。

在老子看来,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东西。水性至柔,却无坚不摧,正如民间谚语所云“水滴石穿”。的确,点点滴滴的雨水,经过长年累月可以把一块巨石穿破;水奔流起来不可遏止,无形无状不可把握。剑刺不能伤害它,棒击无法打碎它。刀斩不会断,火烧不能燃。锋利无比,可以磨灭金石;强健至极,可以承载舟船。水为什么能够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因为它柔软润滑,所以能够出于无有,入于无间,攻坚克强,无可匹敌。弱而胜强,柔而克刚。

当然,这里老子所谓的“柔弱”,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而是有着坚定的信念,柔和灵活的处事方法。这一点,我们从老子那段“齿与舌”的故事里能了解得更多。

老子的老师常枞得了重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老子匆匆赶来问候老师。他先询问了老师的病情,然后对老师说:“先生的病确实很重了,有什么教导要嘱咐弟子的吗?”

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说:“我的舌头在吗?”

老子说:“在。”

常枞又说:“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不在了。”

常枞说:“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老子说:“舌存而齿亡,这是说刚强的东西已经消亡了,而柔弱的东西还存在。”

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无为而作,才能完成应当所为之事。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脆弱,死后尸体就变得僵硬坚挺。草木活着的时候,又柔又软,一死就变得枯槁坚硬。因此,刚强的东西是走向死亡的东西,柔弱的东西是生机勃勃的东西。军队太强大,容易被消灭;树木太坚硬,容易被吹折。两国相争,弱国胜;两仇争利,柔者得。皮革太坚固,容易破裂;牙齿比舌头硬,所以先消亡。坚强的东西能胜不如自己的东西,柔弱的东西则克超过自己的东西。所以强大的东西处于劣势,柔弱的东西居于上风。积弱可以为强,积柔也就变成刚。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

历史上像老子一样懂得柔弱清净的人物代不乏人,如清朝的曾国藩在为官方面,便悟到了恪守“清静无为”的思想。曾国藩初到江西为官时,准备重建水师,可是困难重重,巡抚陈启迈百般刁难,曾国藩心中难平怨气,于是上奏朝廷,陈启迈便遭到革职查办。可是,事情并没有完,曾国藩依旧难以施展抱负,因为新上任的巡抚文俊依旧不断地找曾国藩的麻烦,甚至比陈启迈还要过分。无奈之下,曾国藩只得离开了江西官场,回家丁忧守制一年。就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曾国藩对自己的遭遇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与其和别人硬碰硬,不如处处与人为善,该弱时便示弱,该顺应便顺应,只要在原则上不违背,为人处世少一些棱角,圆滑一些,多一些韧性未尝不是好事!此后,曾国藩在仕途上果然顺风顺水地得以大展拳脚。

这正是老庄“柔弱胜刚强”的处世之道,为人处事若太过强硬,盛气凌人,做事便难以成功,容易为自己树敌;如果能够刚柔并济,柔中带刚,则做事常常能事半功倍,也会为自己交下许多朋友,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做人要如水般柔和、灵活、圆融且有韧性,这才是大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更长久地生存下去,并开创出一番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