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饥饿教育势在必行

饥饿教育势在必行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体会过饥饿的滋味,在生活中他们养成了偏食、挑食、倒饭等坏习惯。饥饿会使人心如明镜,才思敏捷,富于远见。目前,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已经全面进入肥胖流行期,而北京等大城市则是儿童肥胖的“重灾区”。与此相反的是美国在这方面的教育开设了一门课,叫做“要饭课”,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学校想用这种饥饿滋味教育学生,同时也提醒孩子,现在全世界仍有10多亿人每天都在饥饿的贫困线上挣扎。

美国的天堂动物园里,新来了一个喂河马的饲养员。老饲养员给他上的第一堂课,让他有点接受不了。听起来也确实有点离奇。老饲养员告诉他,不要喂河马过多的食物,不要怕它饿着,以免它长不大。新去的饲养员听了这话,十分纳闷。心想,世上怎么会有这种道理,为了让动物长大,而不要喂过多的食物。他没有听老饲养员的话,拼命地喂他的那只河马。在他喂养的河马前,到处都是食物。人们无不感到他的仁慈和善意。但两个月后,他终于发现,他养的这只河马,真的没有长多大。而老饲养员不怎么喂的那一只,却长得飞快。他以为是两只河马自身的素质有差别。老饲养员不说什么,跟他换着喂。不久,老饲养员的那只河马,又超过了他喂的河马。他大惑不解。老饲养员这时才一语道破天机:你喂的那只河马,是太不缺食物,反而拿食物不当回事,根本不好好吃食,自然长不大。我的这一只,总是在食物缺乏中过生活,因此,它十分懂得珍惜,是珍惜使它有所获得,有了健壮。珍惜是一种正常的生命反应,甚至是一种促进,是生活中的需要,而不是离奇的假说。

养河马的人,从日常生活中都发现了一个真理,不能“好好”喂养他们的动物。或说不管怎样,得让他们有点费劲,学会去争取,只有努力去争取而得到东西,其实才是好东西。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但就是因为我们得到它很困难,又十分费劲,还不一定能够得着,我们才去珍惜,才觉得它贵重。天下有许多事,一旦容易了,就等于过剩,人们就会抛弃它。不管它是多,还是少,它的原有价值都会被降低。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体会过饥饿的滋味,在生活中他们养成了偏食、挑食、倒饭等坏习惯。如果人为的,故意让他们饿几顿,这种不好的习惯慢慢就改过来了。

中国句古语叫“若要小儿安,忍得三分饥,耐得三分寒”。这句话原先是针对肉体而言,其实于精神上亦是这样。

无独有偶,苹果前CE0乔布斯,在史丹福大学2005年的毕业礼上向学生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意思是人应该经常保持在一种处于饥饿的状态,并带有一种愿意做傻事的心境。这句话很有教育意义的,可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饥饿是什么感觉呢?

20世纪30-40年代出生的国人都知道,在1958年前后那几年,流行的民谚是:“只要喝顿饱稀饭,能上山掏老虎娃”,说这句话的这位老人,看到现在的孩子到处乱丢馒头时痛心疾首地说:“你看,现在的孩子,都是吃饱了撑的,1958年的时候,谁要是能让我喝顿饱稀饭,我就能上山给他去掏老虎娃子。”

20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都知道,那时的他们是边放牛边学习,边劳动边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人,恐怕没有人能够真正的体会对于饥饿的记忆,感觉那离我们有点远,但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找到,作家萧春雷曾说过:“饥肠辘辘才是人类的真正主人,推动我们在风霜雪雨中四处觅食,推动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生活方式。狼因此出林,鹰因此离窝,农人因此耕作不息。”英国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说道:“为我计时的是胃,而不是钟。”饿着肚皮数着星星等待黎明和秋收的到来,这种饥的感觉,这种饿的记忆,才是人类丈量时间和生命的最初标尺。

饥饿中走过的人,对饥饿的感觉那是记忆犹新的。

可是,今天我们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饥饿。怎样才能让现在的孩子们感受到饥饿呢?那就是吃“苦”。

中国人说,难得少年穷。人需要穷过,才知道饥饿的滋味,尝过这种滋味,才会明白为甚么乔布斯会主张要“补”饥饿之“苦”教育。

饥饿会使人心如明镜,才思敏捷,富于远见。饱食会使人的思维麻木,智力减退,懒于功修。(鲁格曼,《古兰经》中记载的古代贤哲。)

我要饿一天饱一天,当我感到饥饿的时候,我要忍耐;当饥饿解除的时候,我要感恩。(艾哈迈德,阿富汗的创建者和第一个统治者艾哈迈德)

捕鱼用的鱼鹰,只要吃饱,它就不去捕鱼了。所以我们的民俗说一个人懒就会说,你看他像个滑鹰样,只吃不干。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吃饱了。所以说玩鹰人在鱼鹰下河捕鱼之前,一定要用一条小绳拴着鹰的脖子,但又不能勒死它,中间有一出气孔,捕到的小鱼能自己吃了,捕到大鱼就是玩鹰人的了。

再看一看,马戏团里的小狗,小熊,为什么能表演1+1=2,2+3=5,3-1=2,它们怎么会演算呢?这是剧团工作人员有训练“绝招”,有“秘方”。训练的“绝招”和“秘方”是什么?一个字——“饿”。

试想:如果工作人员不能把握适度的喂养方法,总是让小狗小熊吃的饱饱的,它们能乖乖听话吗?它们还会如此表演吗?

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变的更聪明,善于思考,简单说就是两个字,有意的“冻”他,有意的“饿”他;孩子一冻他就会去运动,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增强了体质,孩子适当的饥饿,他吃饭也香,胃口也大开,不再挑食,不再骂人,也就自然变得聪明了。

凡是一个孩子,他不知道什么是饥,什么是饿,只知道饱食终日,他怎么会聪明呢?“三分饥寒”不但激发孩子的智力,还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种聪明叫“饥饿”,其实,“饥饿”疗法在医学上,有时还能帮助人治病。

现如今,在很多家长的头脑中,有这样的错觉,认为只要孩子吃得好,吃得饱,身体才能健康。基于此,作为家长心疼孩子,总是强迫孩子吃饭,连哄带吓,各尽所能地让孩子多吃,君不见一日三餐,鸡、鸭、鱼肉倾情投入;君不见各种零食琳琅满目,果冻、饼干、巧克力、杏仁露、娃哈哈、营养快线、太子奶等等。可以说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目前,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已经全面进入肥胖流行期,而北京等大城市则是儿童肥胖的“重灾区”。

与此相反的是美国在这方面的教育开设了一门课,叫做“要饭课”,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这种“要饭课”规定:“要饭课”为期三天,其中由少数学生担任慈善机构工作人员,负责发饭,其他学生则分别扮演流浪汉,乞丐或穷人。学校想用这种饥饿滋味教育学生,同时也提醒孩子,现在全世界仍有10多亿人每天都在饥饿的贫困线上挣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