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的身体与心智

健康的身体与心智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一个人而言,身体和心智同样重要。即使真有这样的幸运儿,他们也接受了父母顺应自然法则的教育。人们对饲养动物的兴趣,似乎远远超过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事实上,孩子需要从小经历一些自然的风风雨雨,这不仅有利于他适应外界的环境,还能够增强孩子身体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只有睡眠才能使孩子运动了一天的身体和心智得到放松和休息。因为越是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就越会得到更好的发育。

一个人的发育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身体发育;另一个是心智发育。

在一个时期内,如果父母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发育,却忽视他的心智发育;而在另一个时期内,如果父母特别注重孩子的心智发育,而忽视他的身体发育,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没有好处的。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能获得成功和幸福,与身体和心智这两个方面都密不可分。

如果一个人有聪明的头脑,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生命力去利用它,那也是非常可惜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忽视了心智的成长,无论他有多么健壮的身体,也是没有用的,同样与成功、幸福无缘。

计划赶不上变化,生活中的变化总是让人意想不到。

在小斯宾塞12岁的时候,我接受了伦敦一家杂志社的邀请,到《经济学家》杂志社上班。那里的环境非常幽静,很适合我进行研究和写作。于是,我离开了这个生活了很多年的德比小镇,离开了小斯宾塞。

在伦敦,我被邀请加入了“X俱乐部”。对我而言,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俱乐部只有9个人,有胡克、卢伯克、赫青黎等,他们都是英国有名的科学家,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在星期四的下午,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有关科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问题,而我最关心的当属教育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思考和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对孩子进行身体培育”。

我想几乎没有人会质疑对孩子进行身体培育的重要性。因为身体就像一条装满了货物的船,它是所有智慧、品质、道德的载体,它将带着所有装载的东西,一起走完人生漫长的旅程。

什么是人生的幸福?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健康的身体再加上健全的心智,就是人生的幸福。

对于一个人而言,身体和心智同样重要。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和心智都很健全,那么就应该感谢上帝对他的垂爱。如果这两者中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另一方面再好也是徒劳,是成就不了任何事情的。

人生的境遇,或幸福或痛苦,大部分都是由自己造成的。如果一个人心智不明,那么做事就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如果一个人身体衰弱,就算是找到了做事的正确途径,也没有能力去实现目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健康的体魄和聪慧的心智,不需要任何人帮忙,他们凭借着自己的体魄和智慧,从小就朝着最美好的方向发展,他们那强壮的身体和聪慧的心智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实现远大目标而准备的。

然而,这样的孩子是相当罕见的。即使真有这样的幸运儿,他们也接受了父母顺应自然法则的教育。他们的父母看起来似乎没有操什么心,但实际上却给他们提供了任其自然发展的空间。

除了那些极少数的幸运儿之外,绝大多数孩子需要细心地培育。

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从心智上,幼小的孩子就像江河中的水,有的水性是柔和的,只要稍微用点儿力,就能引导它的方向,最终流向远方;有的可能不会那么柔和,而是蓄积了很大的力量,只有用更大的力气才能改变它。

孩子在体质上的哪怕极其微小的毛病,也会在未来凸显出来。我深信,一个孩子要想拥有幸福的人生,要想胜任未来的工作,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孩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能够承受苦难的强健体魄。有的孩子是以突出的智慧取得成就的,有的孩子是借助美好的德行立足于社会的,还有的孩子是凭借强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成就一番事业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看到太多的情形却并非如此,父母并不关注孩子的身体。当人们从教堂走出来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讨论天气、收成、饲养牲畜的各种方法。人们对饲养动物的兴趣,似乎远远超过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马刚吃饱是不能马上去拉车的,但是却很少有人探讨“孩子吃饱饭之后,是否应该马上去学习”的问题。很多父亲把教育孩子的重担全部交给了妻子,似乎只有这样做,才不至于失去他们作为男性的尊严。

我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首先就要培养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动物。

下面,我们重点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

避免娇生惯养

如果食物和衣物匮乏,那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如果对孩子娇生惯养,则很容易导致孩子体弱多病。前者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更多幼小生命所需要的东西。而后者则需要改变培养孩子的观念和方法。

父母之所以对孩子娇生惯养,一般来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太爱孩子了,所以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其二是过分保护孩子,害怕孩子冻着、累着、饿着,舍不得让孩子受到一丁点儿委屈,甚至孩子哭一下,也会担心他是否受到了伤害。

殊不知这就好比是把孩子放进了真空里。事实上,孩子需要从小经历一些自然的风风雨雨,这不仅有利于他适应外界的环境,还能够增强孩子身体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孩子的穿衣原则

孩子应该如何穿衣是一个最普遍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父母或老祖母都明白。孩子穿衣应该以不受冻为原则,一般是稍微比成年人薄一些。

在冬天的时候,很多孩子因为衣着不合理而生病。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冻着,便给他穿很多层衣服,这样穿的确是很暖和,但是孩子活泼好动,经常发热出汗,结果就很容易生病;还有的父母过分急于培养孩子的身体抵抗力,在冬天很冷的时候,也只是给孩子穿很少的衣服,结果也很容易生病。

其实,在孩子穿衣的问题上,父母只要参照正常成年人穿衣的标准,稍微少一点儿就可以了。

不过,千万不要根据老祖母的穿衣标准来给孩子穿衣服,因为她们年老体弱,会认为孩子也像他们一样怕冷,所以经常给孩子穿得很多。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一点,不要给孩子穿过紧的衣服,尤其是胸口部分,应该按照自然、宽松、符合形体的原则来给他们穿衣。

在这方面,“自然”的指导比我们人为的指导要精确得多。如果给孩子穿上过紧的衣服,他的全身都会受到束缚,这将很难形成健康的肢体和优美的体形。而且紧身、狭小的衣服会导致孩子的胸部狭窄、呼吸短促、肺功能衰弱、上身佝偻。

健康的睡眠

在所有快乐的事情中,睡眠是最能让孩子得到充分享受的一件事情。只有睡眠才能使孩子运动了一天的身体和心智得到放松和休息。孩子的身体就像交替的白天和黑夜:白天喧闹、运动,夜晚安静、和谐。

我认为,睡眠是孩子身体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且,人生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当夜晚降临的时候,世界逐渐从喧闹走向宁静,这是大自然在告诉人们,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了。尽管很多成年人不在这个时候休息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但是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应该让他们早点入睡。因为越是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就越会得到更好的发育。

一般来说,对于0~3岁的孩子,只要不是连续一直睡,他想睡多久就让他睡多久;孩子到了3~5岁的时候,父母就应该逐渐培养他早睡早起的习惯,但是中午应该让孩子适当休息一会儿;对于7~14岁的孩子,他的睡眠时间要逐渐减少,但是不能少于8小时,睡得太少会影响身体发育,而睡得太多则会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父母在把孩子从睡眠中叫醒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急,也不要大声尖叫,声音应该轻一些,动作应该柔和一些,让他慢慢醒过来,然后和颜悦色地和他打招呼,再给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愉悦地起床。

我认为最好是让孩子睡硬板床,这样可以锻炼他的体格和意志。孩子一旦习惯了在家睡硬板床,外出旅行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床的问题而失眠。如果孩子睡在太软的床上,会可能导致身体虚弱。

床上用品尽量用棉织品,不要用动物毛或其他的羽毛。有些人之所以会得结石病,就是因为太柔软的羽绒制品引起的。

孩子的床铺应该经常有些变化,有时候让头枕得高一些,有时候让头枕得低一些。如此一来,他就不会感觉到床铺细微的变化。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如果孩子经常做噩梦,父母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他摆脱这种痛苦的困扰。

排便的习惯

排便似乎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不过它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证明,大便过于频繁的孩子,很少有强壮的身体。

我个人认为,孩子在早晨起床后或吃完早餐后排便是对身体最有益的。因为早晨的胃是空的,身体又经过了一整夜的调整,在这个时候排便,可以把体内的一些垃圾和有害的东西全部清除,从而使腹部和肠胃处于一个轻松的状态。

孩子是在早晨起床后排便,还是吃完饭后排便,是一个习惯问题。因此我劝告所有父母,应该让孩子长期坚持起床后或吃饭完后马上去排便,慢慢地他们就会形成习惯。事实表明,有这种习惯的孩子身体明显要强壮一些。

用药的科学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身体和健康全部交给医生,只要孩子的身体稍微有些不适,就马上让医生给开一堆的药。而医生似乎也乐意这样做,好像只有这样做了才算是尽到了做医生的责任。

我认为,除非孩子得了比较严重的病,否则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的药。过多用药会降低自我调节的意志和能力。

理智与经验都告诉我们,与其把孩子交给一个喜欢滥用药物的医生,还不如顺应孩子身体的发展规律。

事实上,生活中的一些疾病,只需要几粒消食片,同时静心修养、少吃油腻就可以痊愈。这些都是比较温和的、没有副作用的方法。如果这些方法起不到任何作用,再去看医生也不迟。比如孩子发烧,首先尽量用物理降温法,用湿毛巾、冰块敷他的头部。只要体温不是特别高,就没必要让他服用退烧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现的症状是痛苦地哭啼、呼吸困难、抽风等,千万不要试图使用一些愚蠢的办法,如请巫师等迷信方法,而是立即把孩子送往医院,让他接受正规治疗。

我认为,虽然现在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一本《育儿医学常识》,一些急救药品(如酒精、紫药水、纱布、温度计、感冒药)等。

用冷水洗脚、洗澡

众所周知,脚是用来走路的。为了让孩子以后走得更快、走得更远,父母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锻炼他的脚力。

一直以来我都坚持让小斯宾塞用冷水洗脚。有时候我们外出旅行,我也会让他光着脚走一走。在保证他的脚不会划伤的前提下,我也会让他光着脚爬山。当然,当他在做剧烈运动的时候,我会让他穿上鞋子,以免碰伤他的脚。

每天临睡之前,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洗脚,我建议用冷水。即便是冬天,也要用冷水洗,不过,在用冷水洗完脚之后,一定要把脚搓暖和。

让孩子尽快适应用冷水洗脚,最好是从夏天开始,这样经过夏、秋两季的坚持,然后逐步过渡到冬天,冷水洗脚就没那么困难了。我采用的是比赛的办法,看看谁敢用冷水洗脚,以此来激励小斯宾塞挑战自己。由于小斯宾塞拥有较强的好胜心,所以很快就适应了用冷水洗脚。

冷水浴在生理学上的依据是刺激和反射,它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大好处。人体一旦受到刺激,就会本能地调动身体的各种力量(如肌肉、意志力、气息等)加以反射。每调动一次,它们就会在强度和力度上有所增长。

由于人们在夏天最不容易拒绝冷水浴,所以应该从夏天开始用冷水洗澡。只要坚持这样做了,到了秋天和冬天,孩子也完全可以适应用冷水洗澡,而且不易感染风寒。

由于冷水浴会消耗热量,所以一定不要在饥饿和特别疲劳的时候用冷水洗澡。在秋冬两季,洗完冷水澡之后,一定要用干毛巾把身体擦干擦热,并及时、迅速地穿好衣服。这个时候如果能喝上一杯热牛奶或热汤,就再好不过了。当孩子感冒或生病的时候,应该暂时停止洗冷水澡。

冷水浴这种健身习惯,既经济实惠,又简单有效。斯宾塞家族一直把它当成一种传统延续下来。意大利、德国、波兰的很多家庭也都坚持让孩子洗冷水澡。有的学校甚至还把冷水浴作为一项必修课。

事实证明,这样做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体质,还可以使他们的意志力、自控力明显优于其他孩子。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不仅可以承受更长时间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而且声音响亮、行动敏捷。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孩子用冷水洗脚、洗澡很容易感冒。这是一种谨慎和缺乏根据的说法。很多实例可以证明,经常用冷水洗脚、洗澡会增加孩子的抵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样的孩子很少生病。

德国和爱尔兰人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即使是对很娇嫩的婴儿,父母也会让他们用冷水洗脚、洗澡。

游泳和户外运动

罗马有这样一句话:“这个人既没有文化,也不会游泳。”古代的罗马人用此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罗马人把游泳和文化相提并论,足以见得他们对游泳的重视。

游泳是一个人在应对紧急情况时的必备技能,很多人的性命正是因为会游泳才得救的。而且一个人经常游泳,能够增加肺活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如果有人教他,并条件具足,就应该让他学习游泳。只要看一看孩子在水中自由自在、跳跃翻滚、恋恋不舍的情形,就会明白孩子是非常喜欢游泳这项运动的。

不过,任何一项有益的事情,都潜伏着不利的一面,游泳也不例外,它存在着安全隐患。

所以父母在教孩子游泳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们一些安全常识。比如,运动过后,浑身会发热,这时候不要下水游泳,而是先休息一下,在身体放松后,先用冷水拍打脚、手腕、后颈等,让身体逐渐适应冷水的温度,再下水游泳。

户外运动对每个人的健康都有好处,尤其是对孩子的健康更是有益。大自然就像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空气清新,温度适宜,这些都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大自然用风雨冷热,四季变化的风景、树木、山川河流等,让生命无处不在。

一个人要想获得更多的力量,就要经常去有很多生命生长的地方。这就好比一个人要想获得智慧,就应该经常去智慧的人聚集的地方。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能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跌宕起伏,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他习惯于烈日,习惯于严寒、风雨,使他的身体能够承受自然界的冷热晴雨。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这种习惯,使他具备这种必备的身体素质。否则,当孩子长大之后,他或许已经很不适应户外的环境了,也不会对户外活动产生兴趣了。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经常到户外活动的孩子,他的身体充满活力,精力也更充沛。

女孩虽然应该多注意容颜,但是也不应该拒绝户外活动。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可以让自己变得健康、强壮。

参加劳动,也是户外活动的一部分。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亲近大自然,还可以培养他忍耐、持久的意志力等品质。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在物质充足的前提下,农村孩子普遍比城市孩子的身体更健康、更强壮。

当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的时候,父母要记得提醒孩子,不要在跑得很热的时候立即坐在阴冷的湿地上,也不要因为口渴而大量喝冷水,否则容易发烧、生病。父母只要反复给孩子讲这些道理,他们就会慢慢形成正确锻炼身体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