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教育: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

家庭教育: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的妈妈张女士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们见孩子学习不用心,只知道斥责孩子,打骂孩子,经常居高临下地管教孩子。后来我们换了一种方式,放下了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平等交流,给孩子鼓励和帮助,我们也没想到孩子的变化这么大。”

摇摇儿子对妈妈说:“妈,我的好朋友喜欢上他的同桌了!”妈妈说:“啊,怎么可以这样?以后你可别跟他一起玩了,小心他把你带坏了。”

爸爸带儿子在画廊里看抽象派的画,儿子说:“这些画没意思。”爸爸瞪了他一眼,说:“不懂少多嘴,好好欣赏,再发表意见。”

妈妈看见儿子的书包里有一封信,字迹明显是女孩的,于是她偷偷看了儿子的信,被儿子发现后,她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是你妈,看你的信还犯法了?”

……

生活中,类似的不平等交流随处可见,父母始终高高在上,抱着的心态就是“老子生你养你,还没权利说你?”而孩子呢?稍微不注意,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父母就斥责他;说了一句不服从父母的话,父母就打压他。在这样的沟通中,孩子根本没有被视为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个体。你认为,这样的沟通会有效果吗?

有一个男生成绩特别差,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一直提不上来。可是,令班主任吃惊的是,短短几个月,这个男生的成绩就从班里的倒数几名一跃升到班里的前十名。尤其是数学成绩,居然从倒数第一,猛地升到了第一名。

班主任对这个学生的巨大进步产生了好奇,一个周末,他特意去这个学生家里做了一次家访。学生的妈妈张女士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们见孩子学习不用心,只知道斥责孩子,打骂孩子,经常居高临下地管教孩子。后来我们换了一种方式,放下了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平等交流,给孩子鼓励和帮助,我们也没想到孩子的变化这么大。”

班主任问:“你这些感触是怎么产生的呢?”

张女士说:“初二下学期,我家孩子就一直迷恋网络游戏,我和他爸骂也骂了,打也打了,也苦口婆心地劝了,可是儿子对我们的话无动于衷,我们为此感到心灰意冷。”

“后来呢?”

张女士说:“后来,我在《家庭教育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说:家长要平等地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在与孩子交谈时,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受到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和孩子他爸决定从自身做起,改变以往的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

“具体来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呢?”班主任问。

张女士说:“举个例子吧,一天放学后,我改变了平日凶巴巴的样子,关切地问孩子:‘儿子,上学累不累啊?爷儿子见我这么问,迟疑了一下,回答道;‘累死了,真不想学习!爷我对儿子说:‘妈妈也累死了,真不想上班,工作上的烦心事太多了,你能帮我分析一下吗?爷儿子见我请教他,顿时来了精神,然后针对我的烦恼认真地分析起来。他说得一套一套的,第一次让我感到他像个小大人,于是我由衷地称赞他:你的逻辑思维能力真强,比妈妈强多了。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句赞扬,就此打开了儿子的话匣子,儿子心中积郁已久的话都倾诉了出来。从此以后,儿子懂事多了,对网络游戏也没有以往那么痴迷了。当他有烦恼时,也会跟我说,我经常鼓励他,就这样,他的学习成绩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与孩子平等交流,作用有多么巨大。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始终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的想法是那么幼稚,他们的行为是那么不成熟,他们处处需要父母教他怎么做、管着他不犯错。正因为父母这么看待孩子,因此,他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对孩子的想法不屑一顾,对孩子的行为评头论足,丝毫体现不出对孩子的尊重,也无法让孩子体验到平等感。在这种不对等的沟通中,孩子显然不愿意敞开心扉。

事实上,初中男孩已经进入青春期,伴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成熟,他们的心智也在快速走向成熟,他们的精神也在追求独立。在这样的年龄段,父母应该减少直接的管教,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开诚布公的交流。如果孩子能够平等地与父母讨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那么他在这个躁动不安的年纪里,就会找到一种被他人认可的自信。这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是极为有利的。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做到与孩子平等交流呢?

建议1:放下架子,拒绝高高在上。

长期以来,中国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多半是有一些架子的。这种架子是一种威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专制”。有了这种“专制”,孩子所追求的平等沟通就无从谈起。因此,父母首先要放下架子,放下这种专制,不要总觉得自己是父母,觉得“在家里老子是第一”“我说的话就是圣旨”,而要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去与孩子交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父母当成知心朋友,才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告诉父母。

建议2: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商量。

既然是与孩子平等相处,平等沟通,那么父母就应该多一点平等的姿态。比如,对于家里的事情,父母不妨多与孩子平等协商,少用命令和训导的口气。对于孩子的问题,更应该多尊重孩子的意见,考虑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强行命令孩子听自己的。比如,孩子想参加某个兴趣小组,父母觉得这会影响学习,于是拒绝孩子。但拒绝的方式不应该是粗暴的命令,而应该是循循善诱的说服,如果最终孩子没被说服,父母不妨尊重孩子的兴趣。在这种平等的环境下,孩子长大之后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有主见和意志坚强的人。

建议3:少一些训斥,多一些换位思考。

要想做到与孩子平等沟通,家长还需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到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作为父母,如果懂得与孩子换位思考,经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样考虑问题。我最希望怎么样?这样就更容易解决问题,也更容易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