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些孩子缺少责任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有些孩子缺少责任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家长自身。这些责任本应由孩子自己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但有些家长却出于“好心”,主动为之代劳了。殊不知,就是在这种主动代劳过程中,孩子的责任感逐渐淡化和消失了,家长的“好心”往往会给孩子带来种种“恶果”。上学前因没有认真检查书包,把课本和作业本落在家里桌子上了。面对这些过失,孩子本应自己主动承担。但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受委屈,遭磨难,伤其心,因而经常代为孩子受过,承担责任。

当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缺少责任感时,他们是否认真地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根本原因又在哪里呢?可以说,这里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教育的原因,又有家庭教育的原因和孩子自身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家长自身。它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方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其具体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一)本应由孩子尽的责任,家长却主动代劳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应不断地尽着自己的责任。如,对自己,尽做好自己事的责任;对父母,尽孝敬的责任;对长辈,尽尊敬的责任;对上学,尽学好的责任;对同学,尽帮助的责任;对老师,尽报答的责任等。这些责任本应由孩子自己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但有些家长却出于“好心”,主动为之代劳了。孩子只知道充分享受他们的权力,却不懂得自己应尽的责任。殊不知,就是在这种主动代劳过程中,孩子的责任感逐渐淡化和消失了,家长的“好心”往往会给孩子带来种种“恶果”。

(二)本应由孩子进行的选择,家长却代为选择了

在家庭生活、学习中,孩子经常会面临着种种选择。如,暑假中是否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参不参加课外英语班、钢琴班或合唱队?小学、中学毕业后,报考何种院校和专业?诸如此类,本应由孩子先征求家长意见,然后独立自主地做出选择。选择本身是一种思考,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责任。但是,一些家长总觉得孩子尚小、不懂事,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代为孩子进行选择。久而久之,孩子的依附、依赖和依靠心理逐步增强,而责任感也就逐步淡化和消失了。

(三)本应由孩子承担的过失,家长却代为受过了

在家庭日常生活、学习中,孩子常常会因为贪玩和思考不周,出现各种过失。如,晚上因贪图看电视节目,第二天起床晚,耽误了上课。上学前因没有认真检查书包,把课本和作业本落在家里桌子上了。面对这些过失,孩子本应自己主动承担。承担过失并非坏事,它可以使孩子更深刻地体验责任,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自己更好进步。孩子对自己承担的过失,往往会铭记一生,成为他终身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受委屈,遭磨难,伤其心,因而经常代为孩子受过,承担责任。有时甚至当着孩子的面编假话,欺骗老师,为孩子掩饰过失。久而久之,孩子不能从无数个过失中吸取应有教训,并转化成自己的营养,其责任感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淡化和消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