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在校被同学打如何处理

孩子在校被同学打如何处理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上一个朋友的女儿,被班上一个男孩打了一耳光,冬儿看到这件事和我聊了很长时间,母女的想法差之千里。男孩手重,人又高,打得很痛,冬儿又打他不过。冬儿的话听得我目瞪口呆、叹为观止。给孩子带来被打后的一个伤害。抢板凳,冬儿无论谁来抢,板凳决不会放手。每到中午,我的身影一出现在转角处,孩子们都会在走廊开心地叫:“冬儿妈来了,冬儿妈来了。”

网上一个朋友的女儿,被班上一个男孩打了一耳光,冬儿看到这件事和我聊了很长时间,母女的想法差之千里。长见识了,大人真不能自以为是。

冬儿既为被打的女孩义愤填膺,又为这女孩不会处理问题,闹到最后的结局而遗憾。

冬儿说:她在初一上学期时,就常常被一个男同学打。什么也不为,上来就撩,搞烦了就打,大都是打在背上。男孩手重,人又高,打得很痛,冬儿又打他不过。我听得直了眼,一点都不知还有这事。问她为什么不和我说?

冬儿说:“说了有什么用?班里这种撩一下,打一下的事时有发生,也不是很严重,过一会大家又好了。但没有打到脸上的。再说你又不能帮我打回去,还让你不开心。都长大了,告老师无能,还要被同学耻笑。”

“如何解决的啊?”我心痛地问。

“你常常和我说,有问题不怕,就是要想好如何解决?一步到位。可我想了很久,一直没想出办法。一天班里没人,我在做作业,他走过来又打我一下。痛得我跳起来,我一下火了,拿起凳子(带靠背的铁腿凳)就砸上去,他跑我就追,在班里转着圈子,一边追一边打一边骂。反正班里没人,也不会伤到同学。他跑得快,一下也没打到,不过我也不会真打到,要闯祸的。后来他再也不敢打我了。

我悟出了一个真理:外公说:胆大的怕狠的,狠的怕不要命的。所以再下来我谁也不怕,但我不欺负人,和同学都好。我现在初二了,学了点心理学,才知一般学习不好的男生,无聊,想引起同学老师的注意,就会用这种方法,女生一哭,大家注意了,他心理就满足了。所以女生最主要的是不能哭,不能让眼泪掉下来,自己想办法。时间长了,他没趣就不会撩了。

不过那个打女生脸的孩子,家庭环境肯定有问题,没有教养。他爸可能常常打他妈的脸,所以他才会打女生的脸。这种家庭没有道理可讲的。初三的女生了,一定要团结。这个女生比同龄的孩子小,可能还只有初一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她要学会找朋友,宽容点,作业让不会做的同学抄抄,学习好更要对同学好,不能骄傲的,说不定哪天学习或其他的事还要找同学帮忙,更不能蠢到给机会被别人打。出大事另当别论,其他事不要和老师说,更不要和家长说。大人一搅,小事变大事了。看看这个妈妈,还要她当众认错,被人打,还要认错,气死了……老妈就你在我小时候用的办法,是糖衣炮弹,小孩子好搞定,很有用。大了就没用了。”

冬儿的话听得我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小时候教孩子的“忍让、宽容、有教养等”都被孩子在成长的路上,用自己的方法,自行灵活地诠释了。

“那冬儿,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是男孩,内向又容易撩人,最后吃亏如何办啊?”

“大多数内向的孩子都有很多原因:一是因为内向,学习可能不好,很自卑,想学好又不知如何办?这种孩子其实胆很大的,只是不太爱说话,最会撩人,主要是为了让老师注意他,撩烦了别人,就会被打。二是原本性格内向,胆小怕事,这种孩子不太会撩人,只会吃亏。家庭还是主要原因。老妈,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我有很多想法,但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我想将来做个心理医生,专门帮孩子……”“哈哈,冬儿,和你妈一样,也会一了、二了的、不说了,看电视吧。”冬儿爸发话了。

晚上躺在床上,久久无眠。

从被打的孩子妈写信的字里行间,这个被打的女孩,可能年龄太小,在学校不太会和同学相处,语气上有些霸道。小时候出什么事,都有妈妈出来帮她。所以同学撩事,她会先动手,没想到被打耳光。发生这种事就懵了,根本不知如何办?只有找她妈。

老师应该能在第一时间介入,把两个孩子带离教室,分开冷静,及时找同学了解情况,再分别谈话。

(1)要让男孩认识到打耳光带来的后果:大家都是孩子,发育没有完全脸上的神经很发达,打重了可能会引起耳聋。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真是这个女生先打他,还手也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2)要让女生知道,这里不是你的家,打了人,一定会被反击。所以不能先动手打人,女孩要走上社会,修养很重要。

(3)征询孩子的意见,是否给打架的孩子双方家长电话,讲述处理的方法。无论结果如何,目的是让全班同学引以为戒,不再发生此事。同时让两个孩子必须面对现实,大家还要在班里共同学习下去。更重要的是要让打人孩子的家长对自己孩子有所教育。被打的孩子家长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先打人,也会冷静看待此事。老师教学育人的同时,同样要用智慧的方法解决突发事件

女生的妈妈错在什么地方:(1)没有了解情况,后面得知女儿先动手,让女儿当场道歉,而对方理直气壮,并没有反过来给女孩一个道歉。给孩子带来被打后的一个伤害。(2)威胁孩子的同学,如果再打孩子你要怎么办?每个人都可能犯错,更何况是个孩子。这样做,只能让他和女孩更加不合。(3)到学校找说法。班主任如果连基本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没有,能有什么说法人的能力是有大小的,老师也是人,也可能是个家长,无可奈何之下,搞了一个民主评论,貌似公平的方法,反而让许多同学评论:女孩平时语气霸道,对人不友好,才是这次被打的原因……这是对孩子的不公平,很无奈而且是这个妈妈给孩子的又一个伤害。

这样多的伤害不是做做思想工作,分析分析就能解决的。阴影的消除要用很长时间。当然时间长了,一切都会平静的,坏事会变好事,也许孩子再下来可能会改变自己,会理性地解决一些问题。

家长们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一定不能感情用事。的确,保护孩子是母亲的天性,为孩子讨说法,是妈妈的本能。每个妈妈都会因为孩子受了伤害而内心更加伤痛。为了孩子不再一次地受到伤害,一定要先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理智地去帮助孩子,帮助老师,共同解决并让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补充一点:我说的是大一些的孩子,有能力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这是他们成长的过程,没人能代替,就如应试考试是他们成长的过程一样。还有他们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更是大人无法代替的。相信自己的孩子。

在校挨打,坏事可能变好事

冬儿刚上幼儿园时,非常内向。送她去从来不哭。认定的一个小板凳,抱在怀里,上厕所、到操场、玩游戏,睡午觉,走到哪里,抱到哪里,谁也不理。时间一长,有小朋友发现很好玩,就撩她。抢板凳,冬儿无论谁来抢,板凳决不会放手。有时几个人上来,打成一团,哭成一堆。老师不知如何处理,束手无策,打电话给我。

带上一包小橘子或其他水果,两大瓶饮料。橘子每个小朋友发一个,饮料每张小嘴喝一口(这种东西小朋友在家看到都不会吃,群体效应很强大,孩子也不例外,都会伸手要),接下来帮老师给孩子盛饭、打菜。每到中午,我的身影一出现在转角处,孩子们都会在走廊开心地叫:“冬儿妈来了,冬儿妈来了。”他们喝饮料时张开的小嘴,让我想起了可爱的小鸟……后来我感觉到,其实小朋友们不是等我,是在等心中的妈妈……慢慢地,冬儿的怪癖也被小朋友接受,大都不会再来抢板凳。小朋友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也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冬儿不抱板凳了……

小学低年级时,冬儿和我说,有个男孩专门打女生,学习也差,老师罚他站墙角等等都没用,冬儿也被打过。正好十月一日,就让冬儿约了很多小朋友到江对面鄂州凤凰山去玩。开车了才知道这男孩没吃早餐,钱也没带,赶紧给孩子买来。上了凤凰山,买门票、中餐都和冬儿一起,其他孩子讨厌他。离开时我让每个孩子给爸妈买一样小礼物带回。当时光顾着注意孩子们的安全,冬儿偷偷和我说:“妈妈你帮王买一样礼物带给他爸妈吧,你看他很可怜的。”我这才回过神来,同学们都哄在一起,只有他一人在边上站着。赶快给了冬儿钱……不过冬儿的善良的确让我动容。回到黄冈,家长都来接孩子,表示感谢。只有这个孩子,打了几次电话,家长非常不耐烦,说让孩子自己回。这怎么可能?送完这个孩子,带冬儿回家的路上,和冬儿长谈了一次。说来说去,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温暖,他生活的词典里没有爱。七岁的冬儿说:“妈妈,我长大了一定要对我的孩子好。这样的还不如不生他好可怜。”当时很震撼。家长会上,认识了孩子的母亲,聊了几句,不奇怪孩子为什么总要打人了。后来又出去玩了很多次。冬儿和他一直和平共处。

到了高年级,同学们每年换一次同桌。有个吴姓同学,上课总是撩同桌很烦人。冬儿有个最好的朋友媛媛(她妈到了暑假,就很忙,所以假期大多数都在我家和冬儿一起生活,原本希望冬儿有个伴,媛媛非常老实),在五年级被分配和这个男同学一桌,坐在冬儿的后面。冬儿说他常常欺负媛媛,有事没事还要伸手打一下冬儿,后来不知为什么冬儿和他同桌,时常回来说又和这个人打架了,冬儿人缘好,也没吃大亏。我当时化疗,顾自己了。五年级结束暑假媛媛住在家里,两个孩子聊天,笑作一团。才知媛媛花了两元钱,买了冬儿的座位。冬儿说:“为了这两元钱,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笔不知掉了多少书本不知被撕了几多?打了好多架,最后还是给他抄作业才搞定。”我当时笑得说不出话来。冬爸刚从国外回来,不解地问我:“冬儿没有零花钱用?还要这两元钱。”“不是,肯定是冬儿同情媛媛,再有自以为能搞定这个家伙……“哈哈哈哈……”

这件事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媛媛这个可爱的孩子,平时老实厚道。逼急了,同样能用小小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冬儿高年级学习越来越好,人缘也好,开始自以为是,当她是“包公”在世,最后吃了个教训。所以,每个孩子都是小小的精灵,为了自己的生存,都会找寻出路。

的确。小朋友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大多会用智慧,不断修正自己的生存方式,还真不能小看每一个孩子。浓缩是精华,这些小小的人儿,用他们的智慧告诉大人,条条大路通罗马

如冬儿所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项,解决问题,各有各的方法。看来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幼儿、小学低年级时,是孩子的领跑队员,高年级了家长只能做拉拉队员。

越来越感觉:孩子在校被打,犹如“马拉松”时,摔得一个跟头,只能自己爬起。家长唯一能做的是给孩子鼓劲、加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