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儿暑热病宜采用的防治措施

小儿暑热病宜采用的防治措施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儿暑热症多发生于炎热和湿度较高的季节,以1~3岁幼儿最多见。小儿暑热症的主要症状是长期在夏季发热,伴有口渴、多尿、少汗、精神烦躁、容易哭闹等症状。确定是小儿暑热症以后,除了按医生的处方用药以外,主要是加强护理,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中医对小儿暑热症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小儿暑热病发病时间多集中6、7、8三个月,但病程较长,一般1~2个月,有的可达3~4个月。

夏季,炎热的天气常常使一些人长期发热,并伴有口渴、心烦、多尿、少汗等症状,叫做暑热症。

小儿暑热症多发生于炎热和湿度较高的季节,以1~3岁幼儿最多见。1~3岁的幼儿,正是由发胖期到增高期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发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皮肤血管收缩、排汗障碍,影响身体散热。同时,夏季外界气温高,热量更难散发。这就是暑热症多发生于1~3岁小儿的原因。

小儿暑热症的主要症状是长期在夏季发热,伴有口渴、多尿、少汗、精神烦躁、容易哭闹等症状。患儿面色苍白而口唇红,心率快;体温在夜间上升,早上高,日间下降;肛门温度高而皮肤温度不高。

如果发现小儿有以上这些表现,应首先去医院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性疾病。比如:做结核菌素试验及X线检查,以排除小儿结核病;进行多次的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检查,以排除小儿泌尿系感染;做肥达反应及血培养,以鉴别伤寒;做血涂片及血清嗜异凝集反应,以鉴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确定是小儿暑热症以后,除了按医生的处方用药以外,主要是加强护理,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尽可能使患儿居室阴凉通风,给予低盐、低脂肪饮食,多饮淡茶水和冰冻饮料,这样有利于患儿排尿降温。睡前给患儿做温水浴,可以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易于散热,而预防夜间体温过高。

中医对小儿暑热症有特殊的治疗效果。由于患儿有体质、年龄的差异,中医在临床上常分为三种类型为主进行治疗。

1.暑伤肺胃型  除一般暑热症状外,多见唇红干燥,咽红、舌质较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数,指纹紫。治疗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常用西洋参、麦冬、知母、竹叶、黄连、石斛、荷叶、鲜西瓜皮甘草煎水服。

2.脾阳不摄型  除一般暑热症状外,多见饮食不佳,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体乏力,尿多而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润,脉虚大或软弱无力,指纹淡。治疗以补脾益气,甘温除热为主,常用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陈皮、淮山药、升麻、甘草煎水服。

3.下虚上盛型  除一般暑热症状外,可见委靡不振,虚烦不安,下肢清冷,食欲减退,小便频数而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脉微细而数,指纹淡红。治疗以温下清上,护阴潜阳为主,常用附子、黄连、磁石、蛤粉、天花粉、补骨脂、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白莲、益智仁煎水服。

小儿暑热病发病时间多集中6、7、8三个月,但病程较长,一般1~2个月,有的可达3~4个月。由于患儿病状数日不减,有的家长病急乱投医,破费钱财,孩子吃苦,结果到秋凉自愈,有的家长不辨证施治,滥用清热药物,致使病情加重,这两点都是值得注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