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餐桌交流是人际关系学的第一课

餐桌交流是人际关系学的第一课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吃相”是餐桌交流最关键的因素,是被习惯化的过程,将影响孩子的终身。其实不光是农民,不少城里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吃相。3岁前是食育的关键期,孩子有什么小问题十分好解决。这些都是琐碎的细节,但却能让孩子终身受益。Q如果在进餐时过于强调“吃相”,孩子很容易失去进餐的欲望。A关键是让孩子产生吃的兴趣。有的家长以为讲究“吃相”就是让孩子在餐桌上不准干这个,不准干那个,其实这是错误的。

5.餐桌交流是人际关系学的第一课

“吃相”是餐桌交流最关键的因素,是被习惯化的过程,将影响孩子的终身。如果小时候没有好的吃相,长大了再要改过是非常困难的。

在电视上,大家一定会记得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农民在吃饭时的样子:不光把嘴里塞得满满的,还吧唧嘴,发出很大的声响,这种吃相已经成为农民经典形象的象征。

其实不光是农民,不少城里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吃相。做营养咨询时,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就职的王女士给我算了算账,过年时有9次聚会机会,孩子女儿1次相安无事,3次闹别扭,4次拒绝参与,1次哭闹不停。

女儿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吃排骨。盘中的酱排骨,计划每人1块。12岁的男孩乐乐说了一句“先下手为强”,一眨眼工夫抢了5块,另外2个男孩各抢2块,眼看只剩下1块了,王女士赶紧夹了放在女儿盘子里,8岁的女儿这时“哇”地一声哭出来,问半天才说:“你是我妈妈,怎么才给我抢了1块呢?”

你也许会感到哭笑不得,但反思起来是不是有更多让人心忧的东西呢?娇惯也许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满心欢喜,结果往往会导致孩子从小不懂规矩,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在他的心理上蒙上了一层不文明、不礼貌的阴影。况且,小时候没有好吃相的孩子,长大后不仅会受到旁人的鄙夷,而且再要改过也非常困难,因为“吃相”是被习惯化的过程,将影响孩子的终身。

教育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从餐桌上开始的。美国家长虽然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只管孩子的吃相。咀嚼不许出声,不允许吸溜吸溜地喝汤,更不许满嘴饭菜讲话。这和我们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而不重吃相大相径庭。

相比而言,中国父母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餐桌教育呢?3岁前是食育的关键期,孩子有什么小问题十分好解决。在此,我提供一些育儿之道。

1.餐桌上坐有坐相

吃饭时让孩子端正坐好,不能脱鞋,更不能把脚跷到椅子上甚至桌面上,也不能把脚伸得太长,以至于影响到对面的人。如果是转桌,应夹取转到眼前的饭菜,而不能把手伸到别人的位置影响他人就餐。

2.让孩子明白平常就餐与正规就餐的不同

正规就餐要求人到齐了一起吃,平时家人吃饭通常不必共同就餐,但是到了节假日、家庭聚会和出外宴饮,家长应明确告诉孩子要等客人坐齐了才可以吃饭,不能自己先吃,那样是很不礼貌的。

3.和不配合的孩子讲道理

如果孩子实在是饿了,可以先吃点小零食,并给孩子讲道理,让他学会正规就餐的基本礼仪。

育儿录

Q孩子的餐桌“吃相”看着实在不雅,怎么帮助他注意这个问题呢?

A将小时候父母教导我们的再教给孩子。餐桌上不允许哗笑打闹筷子头不能只往一两盆好菜里点,舀汤时不能太满,喝汤时不能出声……这些都是琐碎的细节,但却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Q如果在进餐时过于强调“吃相”,孩子很容易失去进餐的欲望。相反,如果想创造愉快的进餐氛围,则很难教导孩子进餐的礼仪。如何才能将两者兼顾呢?

A关键是让孩子产生吃的兴趣。有的家长以为讲究“吃相”就是让孩子在餐桌上不准干这个,不准干那个,其实这是错误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用餐环境,使他们产生一种吃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关键是对孩子进行饮食卫生的教育,诸如饭前要洗手、进餐时不宜大声说话、保持饭桌整洁等,这样才是最好的“食育”。

Q和家人一起吃饭对孩子有好处吗?我担心他会搅得一塌糊涂。

A吃饭不仅只是满足孩子的营养需要,还是一种交流。的确,有小家伙的参与,吃饭时一定会闹哄哄的,但与家人在一起,孩子可从中学习吃饭的礼仪和规矩,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享受,这比单独一人吃饭有趣得多。

Q我女儿经常在吃饭时闹别扭,似乎人越多,她越喜欢闹,使得家人都很尴尬。我想让她单独进餐一段时间,约束约束她,这个想法可以吗?

A这个想法不可取。你最好还是多教教孩子饭桌礼仪,把各项要求解释清楚,说清目的,这比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不行”要有效得多。和家人一起进餐是给孩子练习餐桌礼仪、学习家人良好行为的最好机会。孩子可以学会其他的行为,如和家人交谈、为他人递交物品、倾听他人说话等,这会使孩子慢慢地规范自己的举止言行,变得彬彬有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