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女孩掌握自主选择的能力

培养女孩掌握自主选择的能力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一些女孩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其家长要负主要的责任。家长这样做对于孩子自身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有很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孩子只有长大懂事后才能够作自主选择,殊不知,自主选择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从表面来看,这是关心孩子的表现,实际上却“培养”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比如,你想要孩子培养一种兴趣,可以问她:“你是想学画画、弹琴,还是书法?”其实这很可能是家长平时很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造成的。

说起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很多家长都会频频摇头。一位幼教专家指出:“我们从未有过自由选择发展我们潜在能力的机会,所以我们根深蒂固地形成的自由是有害的。”人们对自由选择有很多误解。其实,自由选择很简单,自由不是指孩子要什么就给她什么,也不是纵容孩子为所欲为。这里说的自由是建立在尊重孩子发展客观规律上的:当孩子需要自我发展时,不要阻碍她;当孩子探索时,不要打断她;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给她自己选择的机会……

现在一些女孩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其家长要负主要的责任。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家长对孩子非常宠爱。家长既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做得最好,但又对孩子的能力不放心。当孩子做选择时,家长由于怕孩子自己选择错误,总是不敢把选择的权力都交给孩子。于是,当孩子遇到该自己选择的情况时,家长干脆就为孩子代劳。因此,很多事情孩子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久而久之,在孩子观念中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总是没有别人的好,凡事都要由家长决定,从而也不爱思考,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

一些家长总是任何事情都要帮孩子选择,很少去听孩子自己的意见。比如,就拿学习来说,有时孩子想报绘画班,家长却让孩子报写作班。当孩子问家长为什么不尊重她的想法时,家长的回答往往都是一样的,因为画画对学习没有帮助,早点学习写作以后在语文学习中会有帮助,才会在考试时取得高分!其实有时孩子想要学的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

有的家长甚至在不征求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就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而孩子明明对学习的内容丝毫不感兴趣。其实家长有时强迫孩子学习一些东西,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替自己完成梦想。家长这样做对于孩子自身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自主选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有很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孩子只有长大懂事后才能够作自主选择,殊不知,自主选择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家长应该多多放手,让孩子能够自主选择,在孩子的选择没有出现偏差的情况下,就应该支持孩子学习她喜欢的东西。

下面一些建议,对家长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很有指导意义。

1.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

很多家长不放权给孩子自由选择,就是因为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害怕她会做错事,长此以往孩子对自己也会失去信心。不少家长把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从早晨起床、吃饭,到上学、回家、做功课,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替孩子做了。从表面来看,这是关心孩子的表现,实际上却“培养”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其实,对孩子来说,她希望家长能够信任自己,能够让她自主地选择。如果家长对孩子管束太多,或者经常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去做事,就会使孩子的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从而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家长能够经常对孩子说“你能行”、“你能自己做出选择”、“我相信你能办好”,无疑会鼓励孩子去主动尝试新鲜事物。

2.家长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现在的很多孩子缺少选择权,一切都由大人安排,以至于到了上学的年龄,也习惯性地接受老师的安排,缺少自己的想法。

家长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也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或许孩子还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在某些事情上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但出现错误是可以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孩子需要从这些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成长。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没有足够的实践,那么,将来孩子在需要自己独立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很可能会束手无策。

3.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太多的家长习惯于把“选择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为孩子全面规划生活和学习,家长的这种“主动”,对孩子的成长其实是很不利的。

家长一味地替孩子拿主意,最后会是这样的结果:孩子失去自己的决断力,变得没有主见。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做任何事都会显得胆小畏缩,只会顺从别人的意思,甚至任人摆布。家长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孩子,是无法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的家长的这种做法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让她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家长为孩子做出的选择是对的,那么孩子只是坐享其成,她无法从中获取有益的体验,无法享受到实现自我价值带来的愉悦感。如果为孩子选择错了,孩子就失掉了好的机遇,她可能会有怨气。

好的家长,既是孩子的朋友,也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就应慢慢从她的生活中退出来,让她做主角,学会自己去做决定,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力量。

家长如果一时难以完全放手,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一些不会出错的选择项,让她做最终决定。比如,你想要孩子培养一种兴趣,可以问她:“你是想学画画、弹琴,还是书法?”在你允许的范围内,让她去选择。孩子会很高兴家长对她的信任、理解与尊重,也会慎重地对待自己的选择。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再慢慢放手,给孩子越来越大的选择空间。

4.家长要适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

自主选择并不是让孩子进行盲目地选择。在家庭生活中,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可能会与家长产生不少分歧,而且女孩与家长的分歧可能会更多——有生活方面的(穿什么衣服呀,房间怎么布置呀等),有学习方面的(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方法的采用等),还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评价,对某部电视剧的看法等),而面对孩子的不同见解,家长应该高兴而不应愠怒,因为这说明孩子正试图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并尝试不依赖大人而自己独立前行。这时,家长明智的做法是与孩子一起商量,在亲切的交谈中探讨、比较各种方案或观点的优劣,从而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孩子进行重大决定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收集资料,帮助孩子进行科学选择。如果孩子没有很强的自主选择能力,家长也可以和她一起分析、思考,最后帮孩子做出选择;如果孩子有较强的自主能力,家长则可以让她自主完成选择。家长只要在重大的问题上帮助孩子把好关,防止出现重大的错误即可。

5.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家长帮助孩子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就要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一些个性、特点、习惯、兴趣爱好,等等。因为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方方面面,孩子才能更好地决定取舍。常听到有些孩子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和爱好,或者今天的兴趣是这个,明天又变成另外的了。其实这很可能是家长平时很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造成的。

6.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她的选择上,但家长由于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可是,如果一直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她也就永远学不会选择,永远没有自主性。

在德国,孩子初中毕业后可以选择上综合学校。综合学校是德国教育改革的成果之一,孩子在这里读完初中课程以后,可以上职业高中,也可以上文理高中。在这期间,老师和家长会就孩子的潜能与发展方向进行观察和开发,同时,老师和家长会就这些意见互相交流,然后将意见提供给孩子做参考,但是,这些意见仅仅是参考意见而已,真正的选择权在孩子自己手里。

现在有的家长在把某些选择权交给孩子时,会事前为她提供有关资料,帮她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还要让她知道如果自己选错了,自己就要负责任。这样做的家长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即使选择错了,也是一次教训,很有教育价值。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明智的,家长在教给孩子选择权时,也让孩子有为自己的事负责的意识。

家长和孩子做出的选择有时可能不一致,这时家长不应该因为孩子出现不同意见就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家长如果经常否定孩子的选择,孩子就会觉得家长不尊重她,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在放手过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让孩子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做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确定的不同的发展道路。”事实上,在孩子做选择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各方面的情况,让孩子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后再做决定,但不是取代孩子做选择。如果孩子认真考虑后做出了决定,家长就应该支持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