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穴位的作用

穴位的作用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穴位是经络气血输注的部位,也是经络接受体内或外界刺激的反应点,又是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达到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作用,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根据腧穴的分经主治规律,后世医家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

穴位是经络气血输注的部位,也是经络接受体内或外界刺激的反应点,又是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达到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作用,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穴位的主要特点和规律如下。

1.腧穴的主治特点有三个方面 即近治、远治和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如眼区周围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经穴均能治疗眼疾,胃脘部周围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经穴均能治疗胃病,膝关节周围的鹤顶、膝眼等奇穴均能治疗膝关节疼痛,阿是穴均可治疗所在部位局部的病痛等。

(2)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有远治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的病证,这是“经脉所在,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

(3)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内关可治心动过缓,又可治疗心动过速;又如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穴既可使原来处于弛缓状态或处于较低兴奋状态的胃运动加强,又可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进的胃运动减弱。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

2.腧穴的主治规律 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1)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同一经脉的不同经穴,可以治疗本经相同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均可治疗咳嗽、气喘等肺系疾病,也说明腧穴有分经主治规律。根据腧穴的分经主治规律,后世医家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另外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任脉和督脉经穴既具有各自的分经主治规律,同时又在某些主治上有共同点。如任脉穴有回阳、固脱及强壮作用;督脉穴可治疗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而任督二脉经穴可治疗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总之,十四经腧穴的分经既各具特点,又具有某些共性。

(2)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病证或某类病症,即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如位于头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