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分类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剂的分类,由于各代医家的着眼点不同,所以拟订了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主要的观点有:七方、十剂、按病证分、按治法分、按主方分、按病因分等。以下简单地介绍一下具有代表性的“七方”说和“十剂”说。2.十剂 方剂的这种分类方法始于北齐徐之才,它是按照功用来归纳药物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此开始,才正式的提出了“十剂”这个名称。

方剂的分类,由于各代医家的着眼点不同,所以拟订了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主要的观点有:七方、十剂、按病证分、按治法分、按主方分、按病因分等。以下简单地介绍一下具有代表性的“七方”说和“十剂”说。

1.七方 这个方剂的分类方法始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这些便是七方学说最早的记载。直至金人成无己在《伤寒药方明理论·序》中说:“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这才把七方的名称明确地提出。

2.十剂 方剂的这种分类方法始于北齐徐之才,它是按照功用来归纳药物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本草纲目·序列》中,就曾经提到:“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之后的《伤寒方药明理论·序》中,又进一步对这种分类进行了阐述:“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也。”也就是从此开始,才正式的提出了“十剂”这个名称。但是,后来人们又认为,仅仅十剂之分,不足以概括临床常用的方药,所以各代医家又对其进行了添加,《本草衍义》中,就在十剂的基础上添加了寒、热二剂;明代的缪仲淳则认为,“寒、热二剂,摄在补泻,义不重,升降者,治法之大机也”。因此便又添加了升、降二剂。除了以上两人外,徐思鹤在《医学全书》中,又在十剂的基础上,增加了调、和、解、利、寒、温、暑、火、平、夺、安、缓、淡、清等,共为二十四剂,这也是历代医家中,将方剂划分最多的一种方法。

以上我们简要地介绍了方剂的两种分类方法,其实历代医家对于方剂的分类还有很多,各有不同,繁简各异,这不仅是因为临床中运用的方剂数量很多,还因为同一方剂可以有多种用法。所以,历代学者在整理方剂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不同见解,也在进行着不断修改,以至于至今仍没有标准的分类定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