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返朴归真”

“返朴归真”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 “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老子《道德经》开篇见义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从此,“道法自然”的命题就成了老庄及后道家道教的核心思想。
“返朴归真”_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_回乡之路寻皈审

第三章 “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

老子《道德经》开篇见义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通行本第1章)。“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幽怨、深奥。这不是一般的玄妙、幽怨、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道。所以,老子进一步提出宇宙生成论和万物存在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通行本第25章)老子揭示出,在无极状态中有一个东西浑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虚空,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从此,“道法自然”的命题就成了老庄及后道家道教的核心思想。著名道教大师张继禹诠释说:“‘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即人类要以地为法则,重视其立身安命的地球;地要以天为法则,尊重宇宙的变易;天要以道为法则,遵循客观规律。道的法则就是维护世界生长变化的过程的自然本性,而从不用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人面对自然所要做的就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1]从“道法自然”这一核心思想生发,老庄生态美学思想所追求的是“人性”与“天道”相通相融的自然之美,即原生态美、大生态美,也即庄子推崇的“至人者,原天地之美”(《庄子・知北游》)的境界。在老庄那里,美是与“道”不可分的,“美”是一种合乎道的境界,这就意味着美是源于自然、从于自然、合于自然、最终回归于自然的,是自然之“天道”与“人性”大生态的和合之美。这种和合的大生态之美,不仅是包括人与自然万物整体性的美,而且是一种不受任何外物束缚而自由自在生存的美,也即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诗意栖居的大美境界。它存在于无极衍化、大象无形的“天道”中,存在于无为创生、上善若水的人类之德中,存在于闲情逸致、无恃无待而逍遥于天地之间的自由境界之中,存在于顺道、齐物、诗性与知性统一并存的“适然世界”之中。

老子的《道德经》道论讲“天道”——宇宙之道,德论讲人类之德——“人性”,其哲学旨归是要从学理上揭示人与自然即“天道”与“人性”和合统一的关系,从而构筑生态美学“道性同构”范式。老庄生态哲学认为,自然是道的本真,道生万物但“为而不争”,德是人性的准则,是道的功能显现。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通行本第51章)的自然精神。人类社会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的贪欲日盛,本真的德性不断异化,“人性”与宇宙之道逐渐相分离且越走越远,最终导致生态危机,社会动乱。老庄认为,人是天与地在气的和合作用下产生的生命体,在本质上天人是同源的,人性向天道的复归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人性本来就是天道的后天表现形式,并且人能够直接体悟天道,把天道“安时处顺”的存在精神转化为人类“循理举事”的处世法则。所以,在道的观照下,人类可以通过致虚极、守静笃的返朴归真审美过程,以复归“人性”的本真而重新与宇宙之道和合统一。

复归天道,是一种按照“安时处顺”的自然存在法则经过“循理举事”的人类实践修养,达到自觉高尚的生存准则层次上的复归。只有上升到存在论高度的生态审美精神,才有可能通达自然万物和合共生的境遇,进而体悟宇宙无极衍化的真谛。在老庄那里,存在论与本体论是统一的,因而人性的存在美与宇宙的本体美也是统一的。老子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的生态概念进行本体论化的审视之后,就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人类最基本的存在与审美方式。可以说,老子并不是只论“道”与“德”,而是始终着眼于对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万物审美存在的终极关怀。所以,有关“中国古代没有本体论”、“汉语世界没有形而上学”的说法显然是无知而偏颇的论断。老庄生态哲学与美学中的生生之道就是关于自然万物存在方式及如何存在的基本理解,有着严肃的本体论和无可置疑的形而上学。因此,本研究尽可能不走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和环境美学的研究思路,而是另辟途径发现、体悟和诠释老庄宇宙生态本体论与物的存在论以及它们的内在关系等的形而上内容,旨在揭示深刻的“天道”存在的历史意义与人性复归的现实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