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玉米粉的糖化

玉米粉的糖化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4 玉米粉的糖化一、相关知识发酵生产中,部分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也基本上不能利用糊精作为碳源。淀粉的液化和糖化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故称为双酶水解法。2.淀粉的糖化液化结束后,迅速将料液用烟酸将pH调至4.2~4.5,同时迅速降温至60℃。按100U/g淀粉的量加入糖化酶,60℃保温糖化若干小时后,用无水乙醇检验有无糊精存在。糖化结束后升温至100℃,灭酶5min。
玉米粉的糖化_微生物实验实训

任务4 玉米粉的糖化

一、相关知识

发酵生产中,部分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也基本上不能利用糊精作为碳源。因此,当以淀粉作为原料时,必须先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为淀粉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称为淀粉水解糖。可用来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原料很多,主要有山芋、玉米、大米、甘薯、小麦等含淀粉原料。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方法有三种,即酸解法、酶解法及双酶法。本实验采用双酶法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是指利用两种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首先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可溶性增加,这个过程称为液化;接着利用糖化酶将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在生产上称为糖化。淀粉的液化和糖化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故称为双酶水解法。

淀粉的液化是以α-淀粉酶为催化剂,该酶作用于淀粉的α-1,4-糖苷键,从内部随机地水解淀粉,从而迅速将淀粉水解为糊精及少量麦芽糖,所以也称内切淀粉酶。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淀粉受到α-淀粉酶的作用后,随着水解程度的加深,其碘色反应发生如下变化:蓝→紫→红→浅红→不显色(即碘原色)。

淀粉的糖化以糖化酶为催化剂,该酶从非还原末端以葡萄糖为单位顺次分解淀粉的α-1,4-糖苷键或α-1,6-糖苷键。因为是从链的一端一个个地切断为葡萄糖,所以称为外切淀粉酶。

二、实训器材

1.器材及用具

微生物实验常用器材,水浴锅,真空泵,抽滤瓶及布氏漏斗,比色板,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原料

玉米粉。

3.试剂

纯碱,氯化钙,液化酶,烟酸,糖化酶,无水乙醇,碘液(11g碘,加22g碘化钾,用纯净水定容至500mL)。

三、实训步骤

1.淀粉的液化

称取30g玉米粉于锥形瓶中,加水至100mL,用纯碱调节pH到6.2~6.4,再加入适量的氯化钙,使钙离子浓度达到0.01mol/L,并加入一定量的液化酶(控制在5~8U/g淀粉),搅拌均匀后加热至85~90℃,保温10min左右,用碘液检验,达到所需的液化程度后升温到100℃,灭酶5~10min。

碘液检验方法:在洁净的比色板上滴入1~2滴碘液,再滴加1~2滴待检的液化液,若反应液呈橙黄色或棕红色即液化完全。

2.淀粉的糖化

液化结束后,迅速将料液用烟酸将pH调至4.2~4.5,同时迅速降温至60℃。按100U/g淀粉的量加入糖化酶,60℃保温糖化若干小时后,用无水乙醇检验有无糊精存在。糖化结束后升温至100℃,灭酶5min。

糖化终点的判断:在15×150试管中加入10~15mL无水乙醇,加糖化液1~2滴,摇匀后若无白色絮状物形成表明已达到糖化终点。当糖化反应未到终点时,糖化液中会存在较大量的糊精,当糊精遇到乙醇时,因其不溶于乙醇会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糊精的残留量越大,肉眼观察便越容易,据此可以知道糖化反应的进行程度。

3.过滤

将糖化液趁热用布氏漏斗进行抽滤,所得滤液即为水解糖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