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防止形成不良习惯

如何防止形成不良习惯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笔者的经验,目前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大多数因家长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造成。所谓“不吃饭”,实际上是每到吃饭的时候孩子不主动吃饭,由家长喂饭。预防此种不良习惯的办法就是尽早培养孩子定时、独立进食。孩子因此食欲下降,因而造成营养全面缺乏,若造成微量元素锌的缺乏则味觉不灵,更使食欲不振,如此恶性循环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等等。改变和预防以上情况的办法就是舍得把孩子送托儿所或保育院全托。

根据笔者的经验,目前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大多数因家长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造成。其中也有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一定危害,常见不良习惯如下:

1)离不开橡皮奶嘴。人工喂养儿在哭闹时,家长习惯用空橡皮奶嘴放在孩子嘴里安慰孩子。形成习惯后,孩子一旦离开橡皮奶嘴就哭闹。这种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危害甚多,如容易把空气吞进胃中,因消化液分泌紊乱而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又因为奶嘴在吸吮过程中反复摩擦造成门牙及牙龈的畸形发育。吃母乳的孩子一旦用了橡皮奶嘴就容易造成味觉错乱。预防的方法就是不要给孩子用橡皮奶嘴。

2)偏食。人的营养与食谱成分的宽窄成正比。食谱品种越宽,人体营养吸收就越全面。反之,则营养不足或不均衡,影响身体发育。在生活条件高的家庭中,应注意补充一些粗、杂粮食品和纤维素较多的绿叶蔬菜,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要从婴幼儿时期注意培养,一旦形成不良习惯就较难纠正。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因缺乏纤维素对结肠的剌激,造成大便干结。又因大便排出不畅反过来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造成营养紊乱。

3)不吃饭。所谓“不吃饭”,实际上是每到吃饭的时候孩子不主动吃饭,由家长喂饭。孩子边吃边玩,家长边哄边喂。如此做法不但养成了孩子对家长的过分依赖,更容易造成厌食。把吃饭当负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不利。预防此种不良习惯的办法就是尽早培养孩子定时、独立进食。只要孩子身体没病,某一餐少吃没有关系,他饿了自然会多吃。若强行喂只能事与愿违,危害多多。

一些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不吃饭常由以下原因造成:

①吃零食多。零食也有较高的热量,到吃饭时孩子无饥饿感,自然也就不想吃。

②平素喝饮料较多。由于饮料的味道许多孩子都比较喜欢。多数饮料中含气和产气,容易产生饱胀感。饮料中有一些调色和调味、防腐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无益。孩子因此食欲下降,因而造成营养全面缺乏,若造成微量元素锌的缺乏则味觉不灵,更使食欲不振,如此恶性循环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等等。因此建议家长给孩子少喝饮料。

③吃雪糕和冷食较多。中医有“寒凉伤脾胃”之说。过量吃此类食品也容易造成孩子的食欲不振。应注意节制。

④自私、胆小、不合群。此类情况往往和以上情况同时表现在一个孩子身上。多见于家长、尤其部分有爷爷奶奶娇惯的孩子,由于过度保护、与外界环境少接触。孩子过惯了饭来不张口、衣来不伸手的生活。所有家长对其百依百顺。尽管如此,孩子还会因家长们未给他“摘来天上的星星”而哭闹不休。改变和预防以上情况的办法就是舍得把孩子送托儿所或保育院全托。在专业幼儿教师的看护、教育下过集体生活。在全托过程中家长不应该常去看望。一个经过一年以上这样全托的孩子,一般都能养成正常的饮食习惯,做到不挑食、能合群、能与人交往。

有无数事例可以证明,生存能力较强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家境不太好、家长无能力娇惯或因其他原因对其放任的“野孩子”。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无拘无束、登高爬下、只要能吃的东西就随便吃。不经意间形成了一些生存能力。无形中应了“适者生存”的格言。笔者不主张以上做法,只希望家长能从中受到启发,对孩子少一些娇惯,在条件容许下尽可能扩展孩子生活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