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颅内出血如何防治

颅内出血如何防治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颅内出血是指新生儿的大脑任何部位的出血,它是一种新生儿期的严重疾病。颅内出血的部位常见于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和脑室出血。对于颅内出血的治疗,首先要保持绝对安静,保温,减少搬动,吸人氧气,控制人量。颅内出血的预防方法,加强产妇的产前、产时保健,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及产伤,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

颅内出血是指新生儿的大脑任何部位的出血,它是一种新生儿期的严重疾病。正如我们所知,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

让我们来看一看大脑的解剖,大脑组织像豆腐脑似的,人脑共有五层结构把大脑保护在当中,包括两层软脑膜、一层硬脑膜、一层颅骨和一层头皮。脑子的表面紧贴的是软脑膜,软脑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中层是较厚的蛛网膜,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充满着透明无色的脑脊液。蛛网膜的外面是硬脑膜,它由两层坚固的膜组成,起着固定脑组织的作用,最外层就是颅骨和头皮。成人的颅骨紧密相嵌,成为一个硬壳,而新生儿的颅骨之间还有缝隙,在头顶部及枕部各有一个菱形及三角形的间隙,分别称为前、后囟。骨缝和囟门尚未闭合,对新生儿的生长过程是有益处的,它可以使胎头变形,适应母亲的产道而分娩,减少分娩的困难。另外,当发生颅内出血或者脑水肿时,就会产生颅内压力增高,但是因为新生儿的骨缝和前、后囟门未闭合,可以缓冲颅腔内压力的增高。

颅内出血原因:

1)新生儿窒息以后,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血管运动中枢对血管的收缩及舒张调节失常,于是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液从血管中流出,轻则表现为颅内血管点状出血,重症可造成大片出血,并且多见于早产儿

2)异常生产,例如头盆不称、急产、产钳助产和胎头吸引,在生产过程挤压了胎头,使胎头挤压变形,而使颅内血管发生长期性和牵扯性破裂而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足月产儿。

3)由于新生儿出生之后1周内,凝血功能不健全,缺乏凝血因子,加上血管壁弹性纤维发育不完善,在缺氧与损伤的条件下容易出现颅内出血。

缺氧和损伤可以同时存在并互相影响,由缺氧引起者,出血部位常在脑室管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室内或脑实质中。由产伤引起出血,多在顶部硬脑膜下和小脑天幕附近。颅内出血的部位常见于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和脑室出血。

颅内出血的轻重不同,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23天以后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患儿处于兴奋状态、烦躁不安、高声尖叫、双眼凝视、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高,伴有前囟凸起、呕吐和抽风。此后,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孩子进人抑制状态,昏睡不醒,呼吸表浅而不规则,全身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对剌激没有反应。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者,反应性差,临床表现不典型,表现为全身软弱、不吃不哭、面色青紫、体温低下。

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轻者,积极治疗之后可以不留后遗症,病情严重者可影响生命,在生产过程中死亡,或者出生之后因呼吸衰竭而亡,部分幸存患儿留下了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例如癫痫、智力低下、大脑瘫痪等等,故该病应该积极防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现红细胞减少,血小板数下降。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脑压增高,颅部CT对于早期定位诊断、追踪检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颅内出血的治疗,首先要保持绝对安静,保温,减少搬动,吸人氧气,控制人量。其次是控制出血,肌肉注射维生素K1,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再次是对症治疗。

颅内出血的预防方法,加强产妇的产前、产时保健,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及产伤,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新生儿在出生后,常规注射维生素K15-10毫克,可以防止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和颅内出血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