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亚洲象栖息地现状

中国亚洲象栖息地现状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其中的小水池,应定期投放食盐和含碘物质,以供亚洲象食用。特别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对猎杀亚洲象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
中国亚洲象栖息地现状_中国人象冲突研究

1.4 中国亚洲象栖息地现状

1.4.1 西双版纳亚洲象栖息地现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地处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之间,属亚洲内陆向中南半岛的过渡地带,全州国土面积19,119.09km2,东面、东南面与老挝接壤,西面和西南面与缅甸接壤,北与普洱市澜沧县、思茅区、江城县接壤,国境线总长966.3km。处于滇西横断山系南部,属无量山脉和怒江山脉余脉的山原、山地区,受澜沧江及其支流的侵蚀分割,整个地貌特点为北高南低,澜沧江以东以中山、低山地貌为主,大型深切割峡谷较多,而澜沧江则以西则以中山谷盆地貌为主,最高海拔2,429.5m,最低海拔470m。由于与北部湾和孟加拉湾的直线距离均较近,受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全州雨量充沛、湿度大的特点。同时,受到海拔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气候,根据《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指标划分,西双版纳气候可划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等不同气候类型,气候总的特征为:高温、多雨、湿润、静风,四季不分明,而干湿季明显,且气候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异。年平均气温15.0~22.0℃,年平均降雨量1,162~1,515mm。西双版纳水资源丰富,州内河流均属于澜沧江—湄公河水系,其中河长100km以上、集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有7条,分别为:普文河、南阿河、南果河、流沙河、南览河、南班河、南腊河。全州水资源十分丰富,总量达145亿m3。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和河网水系,可为亚洲象的生存提供良好的水源条件。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中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21°10′~22°24′N,100°16′~101°50′E,保护区由地理上互不连接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5个子保护区组成(图1-9),总面积242,510hm2(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5),自西向东分别坐落在勐腊、勐海、景洪三个县(市),涉及乡镇20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着我国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以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为保护对象的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中国动物地理分布中热带性最强、热带成分最丰富和物种种类组成最复杂的区域,有许多种类在国内仅见于此,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重点保护动物、植物种类。本区物种极为丰富,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多,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重要类群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地区之一,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之一,也被列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之一。本区也是我国东洋界动物最为集中的分布区,其中象科、长臂猿科、懒猴科等皆以本区为北界,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的集中分布区,中国大部分野生亚洲象分布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此亚洲象也成为本保护区的旗舰物种。

img23

图1-9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景观(陈明勇摄)

西双版纳地区的野生亚洲象主要栖息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勐腊、尚勇三个子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其中,以勐养子保护区面积最大,为998.4km2,但被老213国道及“思小”高速公路分割成东西两个片区;其次是勐腊子保护区面积926.8km2,但被勐伴公路分为左右两个片区;尚勇片子保护区面积虽小,仅311.8km2,但区内居民很少,是一个完整的生境斑块。三个子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均以季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热性竹林为主,大部分区域海拔在1,000m以下,区内河流密布,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亚洲象适宜的生境分布区。

李芝喜等(1996)通过外业抽样调查进行亚洲象生境因子定量分析,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生境专题信息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应用GIS对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生境因子进行评价。在该研究中,将生境分为四类:①优等地:人为活动很弱,海拔在1,000~1,300m之间,坡度20~30度,阴坡,在山坡中下部,一般在100m之内有水源,植被类型为竹林,这类地块是亚洲象的最佳栖息环境,多位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②良好地:人为活动较弱,阴坡或半阴半阳坡,距水源大多小于500m,多为常绿阔叶林或竹林。③中等地:人为活动一般,坡向多为半阴半阳坡,离水源较远,灌木较多,也有常绿阔叶林。④劣等地:人为活动较多,多为阳坡,离水源远,多数大于700m,多为灌木草地、农地或坡位很高的裸地,属于亚洲象极不适宜的生境,多位于非核心区。通过分析评价,得出了勐养保护区亚洲象4个等级的面积及其百分比(表1-8)。

表1-8 勐养子保护区1996年亚洲象生境等级划分及面积(引自李芝喜等,1996)

img24

img25

图1-10 亚洲象最喜爱采食的食物——小果野芭蕉(陈明勇摄)

根据生境特征,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提出相应治理栖息环境的具体对策。对于优良等级的地段,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居民点应立即外迁,不得上山打猎、砍树、采竹笋和砍芭蕉等。对其中的小水池,应定期投放食盐和含碘物质,以供亚洲象食用。对于中等、劣等质量的地段,应严禁刀耕火种的游耕方式,大力开展混农林业,以建立生态村,恢复森林植被,增加地力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特别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对猎杀亚洲象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在亚洲象盗食、破坏农作物较为严重的地区,设置电围栏,防止亚洲象的危害(李芝喜等,1996)。

杨正斌等(2006)又以野生亚洲象监测的位置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集成多源相关的信息数据,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野生亚洲象的生境选择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海拔、坡度、植被3个自然因子的条件下,坡度在0~10°、海拔在800m以下、植被类型为竹林/竹阔混交林的区域为野生亚洲象的最适生境;坡度在10~30°、海拔在800~1,300m、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竹林或其他类型的区域为适宜生境;坡度在30~40°、海拔在1,300~1,500m,植被类型为灌木林或其他类型的区域为次适宜生境;海拔1,500m以上、坡度大于40°的区域为不适宜生境。根据上述划分方法,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的生境面积、所占比例及斑块数见表1-9。

表1-9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生境适宜性评价

(引自杨正斌等,2006)

img26

研究结果表明,勐养子保护区野生亚洲象生境的海拔、坡度和植被因子在空间组合上极不匹配,在空间分布上极为破碎化。生境的破碎化将进一步降低野生亚洲象对有限生境的利用率。此外,野生亚洲象偏爱的许多低海拔地段现已被人类生产活动占据,野生亚洲象的生境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社区的生产活动范围重叠(杨正斌等,2006)。

1.4.2 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现状

张立等(2003)对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的调查中发现:思茅地区亚洲象栖息地中的野生食物可能不足,人类活动对亚洲象的生存干扰较为严重,亚洲象的行为表现出对栖息地内食物条件和人类干扰的适应。建议尽快遏止日益严重的栖息地片断化趋势,恢复自然植被并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野生食物是保护该物种的关键(张立等,2003)。但对于普洱市境内亚洲象分布区,如思茅区和澜沧县亚洲象的生境现状,目前未见有专门的研究报道。

img27

图1-11 普洱亚洲象栖息地景观(陈明勇摄)

1.4.3 临沧市亚洲象栖息地现状

img28

图1-12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栖息地景观(陈明勇摄)

郎学东等(2008)以2002~2006年南滚河流域野生亚洲象的实际活动范围(3,613.32hm2)为研究区,采用3S技术、法瑞学派野外群落样地调查方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V)和因子评分赋值法,选取了9个影响亚洲象的主要生境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亚洲象生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将生境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①优等生境、良好生境、中等生境、劣等生境、未利用生境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32.14%、8.97%、16.88%、40.77%、1.24%;②生境因子综合作用中,各权重赋值分别为水源地距离0.1620,坡向0.1493,海拔0.1431,植被类型0.1414,硝塘距离0.1224,坡度0.1050,稀泥塘距离0.0692,居民点距离0.0656,规一化植被指数(NDVI)0.0420;③亚洲象对各因素的最佳选择分别为:水源地距离200~400m、坡向南,海拔700~900m,植被类型半常绿季雨林,硝塘距离0~1,000m,坡度8°~15°,稀泥塘距离2,000~3,000m,居民点距离4,000~5,000m,NDVI>0.5。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生境质量等级及面积统计见表1-10。

表1-10 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生境质量等级及面积统计表(引自:郎学东等,2008)

img29

评价结果表明:当前亚洲象分布区域内,优等、良好、中等、劣等、未利用的生境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32.14%、8.79%、16.88%、40.77%、1.24%。生境质量等级结构不太合理,良好生境和中等生境所占的比例较小(郎学东等,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