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物腹腔划分为十个区域如何划分

动物腹腔划分为十个区域如何划分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荣祖和郑作新将动物地理区划的原则进一步归纳为历史发展、生态适应和生产实践三原则,并强调进行高级阶元的区划时,历史发展具有首要意义,进行低级阶元区划时则应着重考虑生态指标。上述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基础。
原则和方法_实用纸张技术指南

3.2.1 区划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动物地理区划即动物区系的区域性划分,是动物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某一地区动物地理区划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该地区现代动物种的组成与分布,了解各物种的历史发展,并进而查清动物区系的形成历史及演化过程。同时,研究动物地理区划不仅可以丰富自然地理学的内容,而且对地带性学说和景观学说的认识也将随之而更加深入。探讨动物区系的种内和种间关系必然涉及个体生态学与种群生态学,其结果必将促进现代动物地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生态动物地理学的发展。生态动物地理学正是研究地球上动物群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地理规律的科学。进行动物地理区划,特别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啮齿动物的地理区划,必然而且必须与当地的农、林、牧、副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相联系。当进行较低阶元层次和范围如亚区级、省级和州级的动物地理区划时更应如此。这也是动物地理区划在生产和实践中的意义之所在。

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北区与华中区分界线的位置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古北界与东洋界在我国东部界线的位置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和中国有关地区的动物区系和区划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线在我国西部当以喜马拉雅山为界无疑,至于在我国东部的界线问题,郑作新、张荣祖(1959)提出,自横断山脉北端向东,沿秦岭山地和淮河一线为两大界的分界线。这条线也基本上是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北限;同时认为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两大界动物相互渗透和广泛过渡地带。但学者们的意见却颇有分歧:Wallace(1876)主张此界位于南岭;Sclatter(1858)将其划在黄河以北;Heilprin(1887)与Lydeker(1896)主张以长江流域为界;而Sclatter(1896)又将其改在黄河流域;Wilder(1930)则将此界划在太行山,再经燕山延向东北,终至于山海关。郑作新也曾认为,此界线系起自秦岭山脉经大别山、黄山而终至于闽浙一带的南岭,全线几乎与长江相平行;H.A.波布林斯基则主张划在北纬30°附近;马世骏(1959)就昆虫、寿振黄(1958)依据对毛皮兽的分析,均主张将此线划在秦岭以南等。各家意见如此不同,固然由于区划的观点和标准不一致,其实也在于中国东部地形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对动物分布的影响,远不如在西部来得有效。

河南省在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西部有伏牛山等秦岭东段支脉,东部广大地区属淮河流域,淮河干流横贯豫南地区。同时,啮齿动物是现生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分布广泛,适应多种生态环境。所以,以啮齿动物为对象进行区划研究,有助于对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线问题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张荣祖和郑作新(1961)将动物地理区划的原则进一步归纳为历史发展、生态适应和生产实践三原则,并强调进行高级阶元的区划时,历史发展具有首要意义,进行低级阶元区划时则应着重考虑生态指标。上述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基础。张荣祖和林永烈(1981)又在上述三原则之前增加了一条:动物地理区划力求符合全国主要的自然区划,特别是植被方面的方案,同时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相衔接。马勇和王逢桂(1987)对上述原则作了补充和修改,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各区划阶元的界线都应以动物区系或某些代表种类的自然分布为依据;二是亚区级以上各阶元的划分应主要依据区系起源和区系组成中的特有动物分类阶元;三是省和州级阶元区划应较多地考虑生态地理条件的差别;四是区划工作应结合生产实践的需要,但不应把生产实践作为划分某一阶元的依据。王廷正和许文贤(1993)在进行陕西省啮齿动物地理区划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①在进行省级及其以上阶元动物区划时,应以动物区系种的组成特征为基础,特别是种级以上特有分类阶元的分布区,是进行动物区划划界的主要依据;②进行一个地区地理区划时应该考虑当地的自然区划,特别是植被区划,力求与自然区划或植被区划比较一致,但并不能简单地以植被区划或自然区划代替动物区划;③在进行州级及其以下阶元动物地理区划时,要特别注意生态地理条件和优势种动物。

本书在进行河南省啮齿动物地理区划时,对上述各种意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参考河南省的植被、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现状,力求对河南省啮齿动物区系与区划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