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巴掌越拍越响

小巴掌越拍越响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读小巴掌童话,一开始就有一种亲近感。这种短小精微的小巴掌童话,其本质是诗的。秋生的小巴掌童话,得力于他的儿童诗创作,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他的儿童诗创作,也就没有他后来的小巴掌童话。小巴掌童话永远是快乐的。他的小巴掌童话,充盈着一种生命情调。他的小巴掌童话,十分注重构思的完整和新巧。每当我读完一篇小巴掌童话,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我常常感觉到小巴掌在我身后,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贺张秋生《小巴掌童话》创作

金波

四十年前,和张秋生先生神交于儿童诗坛。读他的诗,总像走进一个充满笑声、充满歌声的童话世界。后来,又读到他的童话,又像走进一个充满温情与哲思的诗园。他融合了诗歌和童话,诗中有童话,童话中有诗,构成了他诗歌与童话的艺术特色。

在我的印象中,秋生大约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了较多的童话创作。他的童话出手不凡,以它的短小、凝练、抒情、哲思,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他为他的这些童话,取了一个很别致的名字:小巴掌童话。

他是一个在文体上很注重求新求变的作家。文体的变化和创新,实际上也是作家超越自我的一种表现。

我读小巴掌童话,一开始就有一种亲近感。这固然是因为在过去我就很熟悉秋生的儿童诗,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童话样式。这种短小精微的小巴掌童话,其本质是诗的。

秋生的小巴掌童话,得力于他的儿童诗创作,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他的儿童诗创作,也就没有他后来的小巴掌童话。

我十分笃信作家有什么样的气质、学养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他就会写出什么样风格的作品,这是一把探讨秋生儿童诗和童话创作的钥匙。

秋生温和、真诚,有爱心,有善心。他走到哪里,你都能看到他高大的身影。但是,他永远都是静悄悄的,接近他,就像接近一座很幽静的山。山中有树,有流泉飞瀑,有鸟语花香,惟独这山不喧哗,不嘈杂,永远安安静静的。

秋生是一个喜欢细细咀嚼自己的感觉的人。

我很少听到他大声讲话。他甚至很少谈自己的创作。他就像“躲在树上的雨”(此处我借用了他一篇童话的篇名)。只有当“小熊”去摇动树枝的时候,雨才落下来,“小鼹鼠”会得到很多快乐。

秋生把快乐藏在心里,只等着小读者来弹拨他的心弦,他才把心中的快乐变成诗,变成童话,送给孩子们。

小巴掌童话永远是快乐的。秋生以快乐的诗人的身份走进诗园,然后又走进童话国。走进童话国以后,他没有丢掉诗人的气质。他还是一个诗人。

他用诗的思维写童话。

他的童话是“唱”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他在极力浓缩他的情节,让它短小、凝练、精微。这一切都是诗的。即使是他那篇算得上是较长的童话《九十九年烦恼和一年快乐》,他讲述故事的方式也是诗的。他选择了那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整个故事的高潮,老犀牛在浣熊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井然有序的生活,哪怕只活了一年,他也是“含笑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小巴掌童话,充盈着一种生命情调。我读他的童话,实际上是沉浸在一种感受中,感受着他的“小童话”的“大氛围”,那里灵魂受到抚慰的感受。

他的小巴掌童话,十分注重构思的完整和新巧。他不被情节牵着走。他十分懂得节制。他没有因为童话讲究幻想,讲究曲折,就放任故事情节的汗漫无序。相反,他的艺术构思,永远围绕着爱与美,围绕着一种可贵的智慧的思辩。

还有,就是他的童话中所特有的、属于他个人的那种语感。这语感,是语言的特色所构成的,这就是散文美。

他的小巴掌童话所表现的散文美,既是内容的,又是形式的。首先是内容的奇思妙想,然后是与之相谐和的语言。请你读一读《蝴蝶在读香喷喷的报纸》:

清晨,一只花蝴蝶停在窗前的月季花上。

她停了好久好久。

弟弟说:“小蝴蝶是在读一张香喷喷的报纸!”

我说:“报纸上说的是什么呢?”

弟弟说:“大概是个非常有趣的童话。”

我说:“童话里说是什么呢?”

弟弟说:“对不起,

我不认识她们的字!”

我无法复述它的情节,因为任何复述都无法传达那种韵味,那种单纯到透明的叙述方式和语感。

小巴掌童话的情节和想像,不是照搬孩子的,也绝不是纯乎成年人的。它是童心与智慧的融合。然后用十分洗炼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高品位的巧智。读后,给我长久的快乐。快乐得让你惊异,让你永远不会忘记。那是一种唤醒了人生体验的快乐。

小巴掌童话是短小的,但它引起的思考是绵长的。

每当我读完一篇小巴掌童话,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我常常感觉到小巴掌在我身后,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回过头来,看见了那个可爱的童话小精灵。

我很高兴,它很高兴,孩子们也很高兴。

小巴掌是越拍越响了。

(选自上海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编《张秋生作品研讨》,199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