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雁门岭往事

雁门岭往事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雁门岭,又称“雁门关”。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此驻兵建隘,称雁门关。雁门岭一带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抗倭故事。倭寇每次从邱家洋登陆,越雁门岭入侵慈溪进行掳掠。如今,雁门岭几百年的硝烟早已散尽。原古道南坡山麓为烈士陵园和公墓,每当清明节,这段公路堵得水泄不通,实行交通管制,雁门岭上扫墓的人群来来往往。

雁门岭在三北邱王村西南二里处,越岭出山谷三里为河头市,那里有大路和航船分别通达庄桥、慈城和宁波,全长六里,旧为三北、山南的古道。雁门岭海拔四十一米,坡缓岭短,原由鹅卵石铺面,路面平宽,为慈、镇两县的分界岭。

雁门岭三面环山,青峰蜿蜒,草木苍翠;岭上有雁峰寺、海溪亭、龙眼井,今俱废;岭下东北为邱家洋。记得年轻时邱王翻岭去河头市,岭上凉亭尚存。登上雁门岭,回头向东北眺望,浩瀚东海尽收眼底,海天一线,波涛滚滚。下岭后只见群山起伏,溪流蜿蜒,满目苍翠。据史料记载,这里曾经是抗倭战场。

在明代,浙江沿海倭患不断,为抵御倭患,明朝政府在浙江沿海设立卫所。在雁门岭东北,筑有龙山所城(原属镇海)。据光绪《镇海县志》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以定海县(镇海县)龙头场石塘围之址筑城凿池,建门一。永乐十六年(1418)都指挥谷祥将城增高八尺,环置敌楼,增建东、南、西三门,上冠以楼,外罗月城,浚子池于城之外,城高二丈五尺,址广二丈,延袤三里。四门各有楼,设钓桥于东南西三门,列雉堞八百五十六,敌楼警铺各二十,正濠周围五百六十二丈,备濠周围五百一十丈。”龙山所城位于龙山镇境内,伏龙山之南,城中原有保宁庵。明由观海卫辖管,清归镇海营城官兵驻防。1944年北城门首遭日寇炸塌,另外三城门在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拆除。

雁门岭,又称“雁门关”。光绪《慈溪县志》有记载:“雁门关,通龙山千户所,明防倭寇置关于此。”龙山设所筑城防守后,倭寇从龙山以南邱家洋、金家洋一带入侵登陆,从雁门岭进入慈溪县城和宁波府,老百姓深受其害。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此驻兵建隘,称雁门关。

雁门关曾为狼烟滚滚的古战场,戚继光与俞大猷等率领军民多次在这里抗倭平寇、浴血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岭的北侧石塘山留有“苦战岭”的遗迹。三北龙山一带人民,为保卫自己的家乡,抗御倭寇入侵,涌现出许多抗倭英雄,被后人歌颂:“抗御倭寇保家乡,好汉男儿战沙场。怒目寇仇千刀剐,扫尽倭寇热血洒。”雁门岭一带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抗倭故事。

嘉靖年间,倭寇入侵三北一带,姚北人倪泰员,智勇双全,胆略超众。他眼看倭寇横行,百姓惨遭屠杀,为救国救民,募兵四百,把自己的四十二名家人也组织为义兵,配合戚继光在雁门岭抗击倭寇,取得三战三捷,杀敌无数。倭寇退回老巢,倪带领家人继续追杀,原巢中倭贼埋伏在芦苇丛中,乘天暗难辨之机,倭贼倾巢而出,泰员虽杀敌无数,终因寡不敌众,他和家人全数阵亡。

倭寇每次从邱家洋登陆,越雁门岭入侵慈溪进行掳掠。邱王人邱希贤,家境贫寒,目睹倭寇猖獗,义愤填膺,组织乡勇团练,配合官兵,奋起杀敌。带领村民奋夺贼船,勇击倭巢,参战三十余次,生擒倭寇七人,缴获弓箭、刀铳数百件,战功累累,受到官府嘉奖,他正气凛然,谢辞金银,一文不受。为扫清倭寇,继续组织和带领团练乡兵,保卫自己的家园。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夏日,数百倭寇自金家洋登陆,烧杀掳掠,村民杨一挺身而出,手执长矛,召唤青年十余人追倭寇于海边,杨一以一当十,刺杀数名倭寇;倭寇惊慌,鸣角聚战,杨一毫无畏惧,力战众敌,不幸身负重伤,倒在海涂中。当地人民写传歌颂、立祠祭祀这位抗倭英雄。

为保卫家乡,甸山戎家人戎良翰,组织起乡兵团练百余众,建立起群众性抗倭队伍,配合戚将军与倭寇激战多次。一日在雁门岭激战中,他陷入敌阵,与贼拼死搏斗,斩倭首无数,余寇夺命而遁;后又遇一股倭匪,他率众人再战,被倭贼暗箭射中,不幸牺牲于阵地。

如今,雁门岭几百年的硝烟早已散尽。原古道南坡山麓为烈士陵园和公墓,每当清明节,这段公路堵得水泄不通,实行交通管制,雁门岭上扫墓的人群来来往往。但人们不会忘记这段沉痛的历史,更不会忘记在这里为国捐躯为民牺牲的抗倭英雄们,他们的事迹永存青史,他们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一代代后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