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入核心的大数据与云存贮

进入核心的大数据与云存贮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不是即将迎来大数据时代,而是我们已经置身其中。”大数据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因此,数字记忆从边缘进入核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也没有标志性事件,甚至也不存在某种重大的技术革新。尤其是数码录音笔、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数字化设备普及后,人们逐渐发现数字记忆的各种优势。数字记忆从边缘走向核心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人们不再热衷于将数字记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记忆。

“我们不是即将迎来大数据时代,而是我们已经置身其中。”“在世界史上,人类第一次浪潮是争夺对胃的控制权,靠把功能专业化,实现生存主动权;第二次浪潮是争夺对钱包的控制权,靠把价值专业化,实现发展主动权;第三次浪潮则是争夺对大脑的控制权,靠把数据专业化,实现‘意义满足’主导权”[49]和记忆持久化。

在媒介融合和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已经同大数据密不可分,它们一方面生产数据,另一方面又消费数据,大数据如影相随、挥之不去。大数据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因此,数字记忆从边缘进入核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也没有标志性事件,甚至也不存在某种重大的技术革新。事实上,众多不同领域技术创新的不断积累,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种新的记忆方式开始替代传统的记忆方式。而当我们回首时才发现,我们可能更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端详泛黄的老照片,亲笔写上两句问候的话语,翻阅故纸堆里的旧档案,但如今我们更习惯于盯着屏幕、敲着键盘。

我们频繁地使用这些数字化设备的同时,数字化设备也让我们卷入一场巨大的变革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大的存贮空间、越来越便捷的存贮方式、越来越低廉的成本使我们毫无顾忌地将所有信息置于数字化设备的掌控之下。以纸张、胶片、磁带为介质的传统记忆方式逐渐被推向边缘,而数字记忆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记忆的主要形式,并正在逐步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格局。

具体来说,数字记忆从边缘走向核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数字记忆成为一种核心功能

计算机发展初期,人们更多地强调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如帮助人们进行高负荷的数学运算。但随后,对计算机的功能性探索发现并不需要太强计算能力的信息存贮,对人类社会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数码录音笔、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数字化设备普及后,人们逐渐发现数字记忆的各种优势。戈梅尔和贝尔两位学者在《全面回忆:改变未来的个人大数据》一书中对生物记忆与数字记忆的比较中就指出:“生物记忆会褪色、消失、合并,或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变得面目全非,但你的数字记忆却会永恒不变。而且数字记忆包罗万象,它能够包含每一个细节,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而生物记忆却无法做到这一点。”[50]同时,“与生物记忆不同,你的数字记忆永远不会有存贮过度的问题”[51]。因此,不断有各种以数字记忆为主要功能的软件应用和硬件设备被投入市场,一时间对人类日常生活各领域数字记忆的采集、存贮、提取的功能服务成为市场的热点

就数字记忆应用软件的功能而言,虽然其都是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信息的存贮,但侧重点各不相同。目前市场上的数字记忆应用软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日常生活记忆类应用。譬如:记录日常生活开销的记账类应用;管理日常时间的日程类应用;记录日常生活琐事、情感、知识的日志类应用;等等。该类型数字记忆帮助我们提升个人日常生活记忆的完整度和精细度,形成对个体生物记忆的有效补充。

二是日常工作记忆类应用。这类应用帮助我们对日常接触的知识信息进行存贮和归类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我们在团队成员间完成信息的存贮和共享,促进团队协作水平的提升。该类型数字记忆着眼于工作环境中的记忆运作,将数字记忆嵌入我们的工作流程,充分提高记忆信息的存贮和利用水平。

三是社交记忆类应用。这类应用强调记忆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进而形成社交成员之间记忆的交叉与共享,提升彼此的亲密程度。

四是云平台记忆应用。这类应用主要针对数字记忆在不同数字设备之间的采集、存贮、调用。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的数字化设备对个人存贮在云端的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其主要解决的是跨地域、跨设备之间的数字记忆流通问题。

关于数字记忆硬件的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外部环境记忆采集型,如数码摄像机、数码录音笔、数码相机等设备,它们如同人的眼睛、耳朵一样采集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并存贮到大脑的记忆当中,以便未来调用;二是内部身体记忆采集型,该类型设备可以采集人们身体的信息,如心跳速度、血压体温等,通过该类型数字记忆可以了解个人生活习惯和个人健康状况等。

2.数字记忆成为记忆的最终版本

数字记忆从边缘走向核心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人们不再热衷于将数字记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记忆。譬如,我们往往不会再将电子邮件打印成为传统的纸质邮件;大量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我们不会再去打印店里冲印;拍摄的视频也是以数字形式被长期保存在存贮设备当中。我们甚至开始大批量地将其他传统记忆形式转化为数字记忆,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大量的传统纸质图书被扫描成为可以在多种数字设备平台上阅读的电子图书;网络音乐平台中,我们将各种原始载体是磁带或黑胶唱片的经典老歌转录成为便于网络传播和数字设备播放的数字音乐格式;我们对待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也是如此,对其进行扫描的同时还在进行数字化修复。我们通过数字记忆将那些尘封的记忆又找了回来,并且让其更容易提取,而数字记忆成为当下人类记忆的最终版本。

3.数字记忆成为记忆的增长方式

今天“几乎没有人能够想象,没有了互联网的世界将会怎样。互联网赋予了公民权利,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率,带来了不计其数的创新爆发。数以亿计的人正在使用互联网购物,便捷轻松地与人沟通,分享观点”[52]。当我们越来越多地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纳入网络空间时,以纸张为代表的传统记忆载体开始逐渐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消失,数字记忆就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记忆的唯一增长方式。

“在2000年,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信息是以模拟形式记录的,而今天世界上90%以上的信息是数字形式的——因此能够毫不费力地进行存贮、加工、操作和发送。”[53]我们的工作关系、社交关系甚至我们的知识储备都在向数字化转移,大数据与云存贮让数字记忆拥有了几乎无限量的空间资源,大量的数字化设备帮助我们检测、跟踪、编辑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信息,这其中既包括那些我们希望记住的,也包括那些我们无意中在网络中留下的,它们无一例外地被记录下来纳入我们的数字记忆当中。

除此之外,互联网还成为一个全新的内容生产与建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地理的边界被打破,“我们都站在‘地球村’的广场上,听得到彼此,看得见对方”,“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和交往场域——虚拟空间,它并非现实空间的简单投射,而是拥有自己的规则、结构和价值”。[54]这个在传统社会空间中不可能产生的记忆在网络空间中生成了,原本只属于精英的话语权开始向大众转移,众声喧哗之下“大众的积极参与和充分表达意味着书写‘完整历史’、‘完整记忆’的更大可能性”[55]。而精英也开始以大众适应的方式展开叙事,进而形成了一种只属于我们这个互联网时代的数字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