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钱队长治鼾记

钱队长治鼾记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钱中队长最怕在集体宿舍睡觉,不为别的,只因他的呼噜太有“杀伤力”。战友们管他叫“钱呼噜”,是支队公认的“第一鼾”。他只要有空就研究“治鼾”,甚至回家探亲时也打听“灭鼾”药方。一次探亲,他的舅舅给他的“治鼾”带来了启示。钱中队长的秘密,让政委心动。第二天,钱中队长醒来时,嘴上的胶布不见了,翻遍了床铺就是找不着。钱中队长有些语无伦次,脸“刷”地红了。就这样,粘在钱中队长嘴上的特制胶布换了一条又一条。

钱中队长最怕在集体宿舍睡觉,不为别的,只因他的呼噜太有“杀伤力”。他的呼噜如洪水咆哮,如雷霆万钧,隔了数间房子,仍可以感受到余威。

战友们管他叫“钱呼噜”,是支队公认的“第一鼾”。战友怕同他一起出差,怕和他住一个房间。他为此烦恼过,曾跑过多家医院,拜访过民间医生,但都未奏效,呼噜声依然不减往日之勇。他穿上那身帅气的警服,倒也不失潇洒,令他烦恼的是,三十好几的人了,至今光棍一条。这一定是呼噜出的问题。

有一次,支队领导为他介绍了一个对象。一次约会,由于连续数天参加抗强台风战斗,身心疲惫,未同对象说声“晚安”,便坐在石凳上昏昏入睡了,很快鼾声大作,吓得姑娘如惊鹿般跑回家。第二天,姑娘抛下一句话:“本姑娘心律不齐,挡不住你那‘隆隆炮火’。”以后再没音讯。

他明白了,要得到渴望已久的爱情,最终解决的根子就是要让呼噜变哑,不变哑变小也行。他只要有空就研究“治鼾”,甚至回家探亲时也打听“灭鼾”药方。一次探亲,他的舅舅给他的“治鼾”带来了启示。

他虽人称支队第一鼾,但与他舅舅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舅舅是县城里公认的“呼噜王”。听母亲说,舅舅住在临街四楼,大街上的人都能清楚听到他的呼噜声。回家的第二天早晨,他来到一河之隔的舅舅家。未进门,舅舅的呼噜声便穿过几道门,似狮在吼。舅妈说:“把你舅推醒。”这时,他认真地观察起了舅舅打鼾的样子,看到呼噜声是从嘴里出来的,嘴张时“惊雷滚动”,嘴合拢时就没声了。

看到此景,他突发奇想:要是把嘴给“封”了,呼噜声不就解决了吗。他决定晚上进行实验。上床睡觉前,他用胶布封住嘴,刚开始时觉得有点难受,翻来覆去没法睡,但折腾了几个小时后,也睡着了。第二天,家人好奇地问:昨晚怎么变哑巴了?他诡谲地一笑:惊喜吧,这是我“研制”的良方。

回到部队后,正好支队政委到中队蹲点,由于战士家属来了,客房满了,政委与他同睡一间。政委早有准备,带来了几本书看。一夜下来,自始至终听不到呼噜声,政委还以为钱中队长为了不干扰领导硬撑呢。次日发现,他精神饱满,不像是熬夜的样子。这一下政委纳闷了。

一天半夜风大,钱中队长受凉了,打喷嚏就把胶布给撕了,鼾声又大作起来。这回,政委才发现他原来是把嘴给封了。钱中队长的秘密,让政委心动。尽管久违的鼾声又起,政委却不想制止他。奇怪的是,晚上虽有“巨雷”伴睡,政委竟然睡着了。

第二天,钱中队长醒来时,嘴上的胶布不见了,翻遍了床铺就是找不着。再瞅瞅政委,他正神秘地微笑着看他,这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政委不紧不慢地从枕头下拿出胶布,严肃地说:“这是你的,干什么用?”钱中队长有些语无伦次,脸“刷”地红了。

“别给我装了,这胶布是从你嘴里吹出的。”见“秘方”露馅,他垂头丧气地说:“政委,我再治不好呼噜,咋对得起几十号兵。再说,我都三十好几了,还想找个对象呢,上回的教训太大了。”

“你的做法大家可以理解,可是长期这样用胶布让嘴闭着,恐怕更麻烦的病要出来了!”政委意味深长地说。

第二天,政委领着他到市药厂,向厂长说明了来意,厂长压根儿不相信这种方法能出奇效,但厂里还是为钱中队长生产了一种没有任何化学物质的胶布。

就这样,粘在钱中队长嘴上的特制胶布换了一条又一条。一个月后,当胶布不再用时,他睡觉时彻底变“哑”了。听说,不久前,支队领导又给他物色了一个对象,正谈得欢呢。

(原载《人民武警报》2001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